1 / 7
文档名称:

朱家角:流动的圣节.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朱家角:流动的圣节.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8/2/1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朱家角:流动的圣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朱家角:流动的圣节
到朱家角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一到镇口,烟雨朦朦中,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街上来往的行人并不多,大多店家正准备吃晚饭,一家人围在桌前,有顾客进来时,也不起身,朝你微笑一下,任你随意观看挑选历史悠久的老阿婆粽子店里坐着正在包粽子的婆婆,舀一勺糟米放进芦苇叶里,取一块大肉嵌于其中,娴熟的动作里渗出的是悠悠的历史陈香,阿婆缓缓包着的不是粽子,仿佛是这个古镇悠闲的生活。
走在青石铺就的老街,踏上湿润的放生桥,想起余秋雨说的“江南古镇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在朱家角,这种感触尤深。

江南水乡悠然时光

从上海市区出发,不到2个小时车程,就到了素有“上海威尼斯”之誉的朱家角。据当地人讲,古镇的面积是周庄的三倍多,著名的人文景观有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是上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水乡之一,明清时期形成的集市,至今保持着原貌。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那么千年古镇朱家角则气势磅礴如大家闺秀
静静的漕港河将朱家角一分为二,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这里建园造宅,数量多达四、五百处,清代学者王昶故居、报业巨头席子佩厅堂、御医陈莲舫故居,掩隐在飞檐翘角黛瓦粉墙之中,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游古镇,漫无目的是最好的行走方式。走在古镇深处,行人渐少,两边的古宅依水而立,岸边的柳条随风飘荡着,清晰听见自己踏在石板上的脚步声,恍如梦境,历史上的影像仿佛就保存在可以触模得到的这座古镇里。
沿着河道,只见缆船石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水桥,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是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面目狰狞的怪兽,有的琢成吉祥古朴的如意,好像是一部融历史、建筑、艺术、风土人情等内容于一体的大书,古老的雕刻艺术将水乡点缀得别有一番韵味。

缓步当车,寻找古老印记,追寻千年幽情。两旁的木房子门口坐着头发花白的老人,轻摇蒲扇。这样的悠闲,让久居城市的人无限感慨。
在古镇,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茶馆。茶馆数十家,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有新开张的“放生桥茶楼”,装潢豪华,茶具精巧;有年代久远的“俱乐部茶楼”,宁静雅致;也有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古拙质朴;最有趣的还是“游船茶馆”,茶船分为两层,在船上一边清清静静地喝茶,一边闲眺水乡风光,舒适惬意,足以洗去一身疲劳烦恼。
每天清晨,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大小茶馆人头济济,茶客如蚁,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袅袅升腾的水烟中慢慢展开……

古镇里流动的圣节

建于1903年的大清邮局坐落在距离酱园不远的老街上。大清邮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如今展厅内陈列着刻有英文的邮筒和当时邮差们的制服,各种壁画和保存下来的明信片为后人讲述着当时邮差们送信的艰辛。展示墙内还摆放着晚清时慈禧太后的照片和当时人们生活中的琐事,时光倒流,仿佛置身在清末,梦境一般。现在很少有人通过投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那种提笔写信的款款情思和捧信而读的温暖质感,也渐渐淡去。
桥多、弄多、古迹多,显露出朱家角无限的水乡文化气息。朱家角因水而秀,因水而盛,今天,这条悠悠文化之河又不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