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TCPIP.doc

格式:doc   大小:11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TCPIP.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15 文件大小:1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CPIP.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CP/IP体系结构
网际协议IP(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信协议,在和其他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
网络类型的划分
按距离划分: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按通信的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
按通信传播方式划分:点对点传播方式网、广播式传播方式网
按通信速率划分: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
按数据交换方式划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
按通信性能划分:资源共享计算机网、分布式计算机网、远程通信网
按使用范围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按配置划分:同类网、单服务器网、混合网
按数据的组织方式划分:分布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集中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
OSI层次体系结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下图表示设备A向设备B发送一个报文所涉及到的层。
下面给出了使用OSI模型交换数据的过程:
进程从应用层开始往下传送,在每一层(第7层和第1层除外)都要给数据单元加上头部,在第2层还要加上尾部。当格式化后的数据单元通过物理层时,就变成电磁信号并沿着一条物理链路传输。
到达目的端时,信号进入物理层并转换回数字形式,数据单元再向上通过OSI各层。当每个数据块到达上一层时,要移去在对应的发送层所加的头部和尾部,然后进行该层的相应处理。
OSI模型中的各层
:协调在物理媒体中传送比特流所需的各种功能,涉及接口和传输媒体的机械和电气规约。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比特的表示;数据率,即传输速率(即每秒发送的位数);比特的同步;线路配置;物理拓扑以及传输模式。
2.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转换成可靠的链路,使在数据链路层的上层(网络层)看来,物理层是无错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以及接入控制。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分组源端到目的端的传送。这可能要跨越多个网络(链路),数据链路层监督在同一个网络(链路)上的两个系统之间分组的传送,而网络层则确保每个分组从源端到达目的端。网络层的功能包括逻辑编址和路由选择
下图说明了数据链路层是跳到跳(即节点到节点)方式传送,而网络层是端到端传送的。
4.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整个报文的源端到目的端(端到端)的传送。网络层监督单个分组的端到端传送,不考虑分组之间的关系。网络层独立地处理每个分组,就好像每个分组属于独立的报文,而不管是否真得如此。传输层则是确保整个报文完整地按序到达,在源端到目的端这一级上监督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装;连接控制;流量控制以及差错控制。
下图表示传输层与网络层及会话层的关系。
5. 会话层:会话层是网络的对话控制器,它建立、维持和同步通信系统之间的对话。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对话控制与同步。
6. 表示层:表示层考虑的是两个系统所交换的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表示层的功能包括:转换;加密和解密;压缩。
7. 应用层:应用层将用户接入网络,给用户提供了接口和服务支持,如电子邮件、远程文件存取和传送、共享的数据库管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分布式信息服务。应注意:在这一层中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