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文视频拍客.docx

格式:docx   大小:5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视频拍客.docx

上传人:xunlai783 2018/2/18 文件大小:5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视频拍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媒大学 12——13 学年第 1 学期
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
题目视频拍客文化的产生与文化意义
学生姓名魏文鹏
学号 201101433020
班级编辑出版学(新媒体编辑方向)
学生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
任课教师张秀坤、南玉霞
教师所属学院图书馆
成绩
视频拍客文化的产生与文化意义
数据库使用过程
://./cuc/
“数字资源”中先点击中文数据库。
“· 方正Apabi电子图书”数据库,用“视频拍客”为关键字进行搜索,限定为全部,排序为相关度优先,搜索结果为148篇论文。
“学位论文”,学科分类为“文化科学”搜索结果为“6 篇论文”。
用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对“影像表达”进行搜索,限定为学位论文,搜索结果为43条。
。对“photo maker”进行搜索,最后再查看搜索结果4条相关内容。
数据库使用截图
论文
一、拍客文化的产生
关于“拍客”,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
拍客并不是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做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拍客们总是不忘在工作之余,在生活中,在旅行中,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所思所想。拍客妇孺皆是,老少皆宜,谁都能做拍客。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无处不在的镜头,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一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就是被称作“拍客”的人。
《摄影的社会定义》一文中指出:“摄影术从本质上被预设为满足一些基本上是外加上去的社会功能”,“摄影的种种社会性使用,显示为对各种使用的客观可能性的系统性的(亦即连贯的、可理解的)选择,决定了摄影的社会意义,同时这些使用也被后者所定义。”①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今新的传播环境下,这种社会意义也显得愈发重要。
在网络视频活跃之前,拍客单指摄影爱好者。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借用。只要你有一个具有录影功能的手机、相机或家用DV机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随时随地将身边的故事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发布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切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身份无关。
由上述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基本性质:如果站在文艺社会学的观点看,拍客这一群体应该统视为摄影文艺人口。从互联网时代而言,他们应该被视为网民的一部分。从使用技术手段来看,他们应被视为摄影人。从集合理论看,他们应该是网民与摄影爱好者的交集。在他们身上原生性、草根性、大众性、综合性、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其社会意义日见凸显。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的新生摄影群体,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拍客是新传播环境下一个新生的、生猛的、颠覆的后摄影部落。这一群体影响着现实社会,颠覆着传统摄影,续写着摄影史篇。它提醒我们在新传播环境下,无论是摄影组织、摄影家,还是摄影创作理念、创作行为,都要与时俱进。摄影的社会意义,正在通过拍客这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
拍客并不是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