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猪瘟的诊断与防控
韦显凯(0771-3144133)
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瘟
1
目前猪瘟发病特点上,出现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
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免疫程序不科学、持续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是目前仔猪猪瘟多发的主要原因。
猪瘟
2
流行病学
各年龄、品种、性别、季节,均易发病死亡。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防疫密度低、疫苗效价低及不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操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多呈非典型型发生,可呈散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临床症状缓和,病变不典型。本病可经垂直传播。
妊娠母猪的免疫力不足,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带毒导致胎儿带毒,分娩后仔猪不发病,断奶后发病;母猪感染无免疫性,毒力不特别强,引起胎儿时死胎、木乃伊胎、弱胎,个别存活仔猪出现神经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及排泄物。
猪瘟
3
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类型:
急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
迟发型猪瘟
猪瘟
4
急性型猪瘟:
病猪表现呆滞,呈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升高明显41℃-42℃,温度居高不下,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偶见带血带脓;
全身皮肤重点部位(腹下、鼻端、耳和四肢内侧等少毛部位)出血、发绀非常明显。母猪流产。病程7-10天,病死率为70%-80%,如发生在哺乳仔猪,最大特点为神经症状,运动障碍,转圈,死前角弓反张,抽搐。
临床症状
猪瘟
5
临床症状
慢性型猪瘟:
主要见于幼龄猪,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口腔粘膜上伪膜明显,还出现溃疡,猪衰弱,出血处出现坏死,如果不死亡出现僵猪。
猪瘟
6
临床症状
迟发型猪瘟:
胚胎感染低毒猪瘟病毒,产下正常仔猪,使仔猪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从而不能产生对猪瘟病毒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
感染猪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病猪体温正常,大多数存活6个月以上。
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木乃伊胎、畸形、死产、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子宫内感染的仔猪皮肤出血常见,且初生死亡率高。
猪瘟
7
病理变化
1 皮下出血,眼结膜炎
2 全身淋巴结肿胀、水肿和出血,呈现红白或红黑相间的大理石样变化;
3 肾组织被膜下(皮质表面)呈点状出血;
4 膀胱粘膜、喉、会厌软骨、肠系膜、肠浆膜和皮肤呈点或斑状出血;
5 脾见出血性梗死;
6回盲辨处淋巴组织扣状肿,若有继发感染,可见扣状溃疡;
7 公猪包皮积尿
猪瘟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