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构想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构想论文.doc

上传人:rdwiirh 2018/2/22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构想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构想

学校:吉林大学
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
姓名:徐晓天
学号:
联系方式:


目录
摘要﹍﹍﹍﹍﹍﹍﹍﹍﹍﹍﹍﹍﹍﹍﹍﹍﹍﹍﹍﹍2 引言﹍﹍﹍﹍﹍﹍﹍﹍﹍﹍﹍﹍﹍﹍﹍﹍﹍﹍﹍﹍2 一、沉默权制度概述﹍﹍﹍﹍﹍﹍﹍﹍﹍﹍﹍﹍﹍ 2
沉默权的起源及沉默权制度的确立﹍﹍﹍﹍ 2
沉默权制度的发展﹍﹍﹍﹍﹍﹍﹍﹍﹍﹍﹍ 2
我国沉默权制度现状﹍﹍﹍﹍﹍﹍﹍﹍﹍﹍ 3
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合理性和必性﹍﹍﹍3
(一)构建沉默权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3
(二)构建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3
三、沉默权制度在我国构建的设想﹍﹍﹍﹍﹍﹍ 4
(一)我国沉默权制度的构建应借鉴西方﹍﹍﹍﹍ 4(二)沉默权制度在我国构建的设想﹍﹍﹍﹍﹍﹍ 4
4
5 结语﹍﹍﹍﹍﹍﹍﹍﹍﹍﹍﹍﹍﹍﹍﹍﹍﹍﹍﹍﹍6注释﹍﹍﹍﹍﹍﹍﹍﹍﹍﹍﹍﹍﹍﹍﹍﹍﹍﹍﹍﹍ 7
参考文献﹍﹍﹍﹍﹍﹍﹍﹍﹍﹍﹍﹍﹍﹍﹍﹍﹍﹍ 7
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构想
【摘要】沉默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权利。但是我国并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基于沉默权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方面的作用,通过沉默权的价值功能以及确立沉默权的重要意义,提出对于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建议。

【引言】 15年后,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大修。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强迫自证其罪”有望写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是极大的进步,既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对宪法“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条文的落实,也将进一步推动刑讯逼供顽疾的解决,更是对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沉默权的保护与尊重。近些年来,佘祥林案、赵作海案、“躲猫猫”事件等冤案的重要原因就是刑讯逼供,以此来强迫公民“自证其罪”。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沉默权未能得到保护。因此,为了使无辜的公民免受冤屈,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
一、沉默权制度概述
(一)沉默权的起源及沉默权制度的确立
沉默权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特权,是指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在接受警方询问时保持沉默不语的权利。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被追诉人没有义务向追诉一方或者法庭提供任何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的陈诉或者其他证据;二是被追诉人有权拒绝回答追诉人的询问,有权在询问中保持沉默,追诉人应当告知被追诉人有这一项权利;三是被追诉人有权就案件事实作出有利于或者不利于自己的陈述,但是这种陈述须出于真实的意愿,并在意识到行为后果的情况下作出,法院不得把迫于外部强制或者压力所作出的陈述作为定案的依据。沉默权不是一项孤立的权利,而是与侦查、起诉、辩护和审判密切联系的一系列规则所体现出来的权利,这些规则构成了刑事诉讼中完整的沉默权制度。
沉默权的精神最早出现于罗马法①。英国自13世纪起先后废除了“宣誓作证”和“神明裁判”,并且逐步发展了陪审制度,在当时的陪审团审查诉讼中就已经出现了沉默权的萌芽。在英国沉默权发展历程中,被人多次引用的经典案例就是1639年发生的约翰·李尔本案。星座法庭②指控李尔本贩运煽动性书籍,李尔本否认犯罪并拒绝回答可能导致自我归罪的询问。星座法庭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