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福建省泉州市吉隆坡循人中学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含解析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福建省泉州市吉隆坡循人中学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福建省泉州市吉隆坡循人中学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5年4月21日,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大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时代。各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和改革举措上各有侧重,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表明
①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 去”③我国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④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D
2. 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      
A. 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 提高人民群众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参考答案:
B
3.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①批判地继承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4. 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参考答案:
B
5. 与“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相一致的哲学观点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参考答案:
B
6. 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两千多年前《老子》中的一句名言,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参考答案:
D
略
8.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时代的变化会改变哲学的形态和内容
C.哲学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           D.哲学并不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参考答案:
B
9.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目前正朝着第三步宏伟目标迈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走的“三步”( )
①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
②是与现代化不同阶段相对应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③是在时间上虽断续、但在空间上完全重合的过程
④是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相互区别开来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A
【考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
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②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2、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解答】①符合题意,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走的“三步”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
②符合题意,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目前正朝着第三步宏伟目标迈进,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走的“三步”是与现代化不同阶段相对应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③说法错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是前后相继的,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同时进入某一步,空间不完全重合;
④说法错误,现代化实现之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相同的.
故本题选A.
10. 《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2~3题。
2.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   )
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
    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B
11. 哲学是对生活本质的认知,理性的认识,艺术家站在哲学家的肩膀上,其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概括出生活的一种精髓。而真正的艺术创造不能照搬生活,要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这揭示出( )
A.哲学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源泉      B.哲学有效指导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
C.哲学和艺术创造都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   D.艺术创造在哲学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参考答案:
B
12.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  ①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    ②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功能    ④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1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       的问题展开的。
                
                      
参考答案:
A
14.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参考答案:
D
16.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
A
略
17. 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三分文学,七分生活”,作家的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和物质相互依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18. 某中学高二学生雨辰到农村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向乡政府写信反映该村某类资源被窃取的情况,并建议要保护这一珍贵资源。这是雨辰通过 ___参与民主决策。( ) 
               
           
参考答案:
A
19. 儒家思想主张用“仁、礼”来治理国家,而这种思想今天仍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对待儒家“仁、礼”思想的正确态度是
   ,去其糟粕   ,全面继承
,古为今用   ,博采众长
 
参考答案:
A
20. 人们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尽管车票紧张,尽管工作繁忙,也无法阻挡回家的路。回家,让我们即刻就出发。这段描写急切回家过年游子心情的文字表明(    )
①长久以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无形的、非强制的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的、毫无目的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D
21. 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
A
22.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D.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参考答案:
B
23.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这被称为 (   )
A.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
参考答案:
B
24. 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材料说明
①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 科研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 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D
25.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劳动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要。这启示我们,要树立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参考答案:
B
26.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来自实践的认识才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27. 由山东卫视携手蒙牛乳业集团、上海天娱传媒联合推出的“超级男声”在短短时间内上升为一大社会热门话题,特别是短信消费受益匪浅。据此回答1~3题。
1、“超级男声”评选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投票,。(    )
A、世界货币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支付手段的职能
2、“超级男声”在短信营销方面创造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案例,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在节目的狂热气氛的煽动下早已经失去了理智,“疯狂”投票,欲罢不能。这种消费方式(    )
A、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B、从众心理引发的盲目消费
C、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体现      D、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3、对上述材料中的短信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D、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答案:
BBB
28.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A
二、 材料论述题(共3题,共44分)
29. 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群众的文化节日 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来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中国文联定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建国以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成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众多都属近年来首次。
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12分)
参考答案:
(1)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由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其局限性的。(1分)从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分)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2分)所以,人们对地震的准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1分)
(2)但是,认识又具有无限性。(2分)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3分)一定时期内未有认识的事物,不等于永远不可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地震最终能被准确预报。(2分)
30.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创造性地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今年获得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大奖﹣﹣拉斯克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是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的。
参考答案:
答: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屠呦呦在科学探索中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通过整理和借鉴古方,创新出了提取青蒿素的有效方法.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屠呦呦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尝试,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在正确意识的影响下,屠呦呦保持高昂的斗志,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屠呦呦坚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获得了科学实验的成功.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是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的.通过阅读材料,首先,屠呦呦在科学探索中发现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体现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再次,材料中“由于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说明了屠呦呦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保持高昂的斗志,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也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最后,屠呦呦坚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说明了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2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
(2)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
(3)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1分)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