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江苏省无锡市江溪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省无锡市江溪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 6
江苏省无锡市江溪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科学家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制取氯气的新工艺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Fe2+
B. 阳极反应式是2HCl- 2e- =Cl2+2H+
C. 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 L
D. 电解总反应可看作是4HCl(g)+O2(g)=2Cl2(g)+ 2H2O(g)
参考答案:
A
【分析】
HCl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和H+,Fe3+在阴极得电子,还原成Fe2+,Fe2+、H+、O2反应生成Fe3+和H2O,Fe2+、Fe3+在阴极循环。
【详解】A.由分析可知,Fe2+在阴极循环,无需补充,A错误;
B.HCl在阳极失电子得到Cl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Cl- 2e- =Cl2+2H+,B正确;
C.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O2~4e-,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 L,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HCl(g)和O2(g),生成物为H2O(g)和Cl2(g),故电解总反应可看作是4HCl(g)+O2(g)=2Cl2(g)+ 2H2O(g),D正确。
答案选A。
2. 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参考答案:
B
略
3. 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
A.20,9  B.6,16  C.11,17  D.14,8
参考答案:
AC
略
4. 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参考答案:
2 / 6
答案:B
解析:取代反应是有机物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所以选项B不是取代反应而是氧化反应。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参考答案:
D
解析: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原理相同,错误;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氯水中也含有氯气分子,也可以把FeCl2氧化,错误;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是浓硫酸与铁可以产生钝化,错误;D.用AgNO3溶液与K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与KI产生黄色沉淀,故可以进行鉴别,正确。
6. .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10-16
×10-20
×10-36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
≥
≥3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的是蓝色沉淀
B.该溶液中c(SO42-):[ c(Cu2+)+c(Fe2+)+c(Fe3+)]>5: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调节pH到4~5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FeO、Fe2O3三种固体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代号
实  验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
和Na2SO4溶液的酸碱性
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C
AlCl3、MgCl2溶液中通人过量氨气
比较镁与铝单质的还原性强弱
D
 
同温下用同一电路分别测定同浓度的
盐酸和某一元酸溶液导电能力
比较该一元酸与盐酸酸性的强弱
 
参考答案:
C
8.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 mol HNO3,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参考答案: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A1  B2
【答案解析】D解析:NF3中的N是+3价,则氧化剂、还原剂都是NF3,还原产物是NO ,氧化产物是 HNO3 ,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HNO3:NO==1:2, A、B错误; mol HNO3, mol×(5-3)= mol ,C错误;NF3与H2O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D正确。
【思路点拨】氧化剂与还原产物对应,还原剂与氧化产物对应。
3 / 6
9.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B3 2-、A2B4 2-
B.E的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C.D在过量的B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DB2
D.A与E形成的化合物是非极性分子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物质中微粒的个数比不是1:1的是
    A.NaHCO3晶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B.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C.重氢( H)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
    D.NH3分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参考答案:
B
略
11. a molNa2O2和b mol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当排出气体为两种气体时,a:b不可能为(    )
A.3:4        B.4:5      C.2:3      D.3:2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要求排出气体的有两种,这两种气体为H2O、O2,也就是CO2全部参加反应,此时的a:b=1:2,假设H2O完全反应时,a:b=1:1,因此两种气体时,1:2<a:b<1:1,故选项D符合题意。
12. 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烷烃的是                 (    )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得的是( )
①SiO2 ②H2SiO3   ③Fe(OH)3   ④Al(OH)3⑤FeCl2 ⑥CaSiO3.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
B
解析: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
①、硅与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SiO2,故①不符合;
②、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所以硅酸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故②符合;
③、可以实现,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③不符合;
④、氧化铝和水不反应,要制取氢氧化铝,可以用氯化铝溶液和氨水制取,故④符合;
⑤、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故⑤不符合;
⑥、氧化钙与二氧化硅高温化合生成硅酸钙,方程式为CaO+SiO2CaSiO3,故⑥不符合;
故选B.
4 / 6
14. 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简称LFP)的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左边是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由铝箔与电池正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它把正极与负极隔开,但锂离子Li+可以通过而电子e-不能通过,右边是由碳(石墨)组成的电池负极,由铜箔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池的上下端之间是电池的电解质,电池由金属外壳密闭封装。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LFP电池在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Li+通过聚合物隔膜向负极迁移.
B.      LFP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出来,经过电解液,穿过隔膜回到正极材料中。
C.            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 (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
D.  正极反应:Li(1-x)FePO4 + x Li+  == Li  + x e-+FePO4  (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                       
参考答案:
D
略
15. 下列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A、N2(g)+3H2(g)=2NH3(g)△H=-
B、向弱酸HA的稀溶液中加水稀释
C、有正催化剂(a)和无催化剂(b)时反应的能量变化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汉密尔顿.史密斯出生于1931年,不修边幅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世界级的科学家,自称是“厨房化学师”。“厨房化学”可以理解为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活动。某厨房内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C ,D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3)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4)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或“不能确定”)。
(5)反应前,在B装置中通入空气可减少实验误差,操作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 Na2CO3·10H2O  Na2CO3+10 H2O(1分)  
          2NaHCO3   Na2CO3 + CO2↑+ H2O(1分)
(2)无水CaCl2 (1分) 碱石灰(1分)
(3)干燥管(1分) 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D中(1分)
5 / 6
(4)偏低(1分)
(5)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向装置中通入空气(1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6分)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H2SO4、3% H2O2、6 mol/L HNO3、 mol/L KMnO4、NaOH稀溶液、 mol/L Kl、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①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3(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② 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参考答案:
(18分)
(1)   该结论不正确。(1分)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3分)
(2)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1分)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1分)
③实验过程 (12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略
18. 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6 / 6
(3)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
(4)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参考答案:
(1)H++OH-===H2O;CO32-+H+===HCO
(2)NaOH和Na2CO3 1∶1
(3) L (4) mol·L-1
 
19. (10分)中学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试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碱石灰中,除NaOH外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可填满、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情况4
情况5
 
 
 
 
 
(2)为探究这种碱石灰的组成,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设计的思路是:,用pH计测溶液的pH,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方法)测                 (填物理量名称)即可推算出其组成的成分。
(3)研究性学习小组(乙)查得如下资料:氢氧化钙在250℃时不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关数据:,在250℃时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4)为使该法制得的碱石灰所起的效果更好,除控制好NaOH与CaO的配比外,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aO    ;Ca(OH)2;CaO、Ca(OH)2  ; Ca(OH)2、H2O(3分)
(2)沉淀法、Ca2+的物质的量;(2分)
(3)NaOH%=13%(1分),Ca(OH)2=72%(1分),H2O=15%(1分)
(4)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充分加热(580℃)至恒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