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仇恨
安勇
袁五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决心和勇气。
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一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丰登也是如此。
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同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袁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意思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丰登回报了一封举报信。
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似的,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们俩的影子投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转过去,冲后面“呸”地吐一声,下桥,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呸”了一声。
袁五谷和袁半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清楚,在他们这对亲兄弟之间到底埋藏着什么仇恨?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是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每次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在这个问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袁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恨不得吞了对方的架势,闭口不提。
二叔和三叔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好多人,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
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很。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三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晴,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一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
二叔死后,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了,如果三叔也死了,那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摇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个宇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
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的一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
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遗言吧!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谷丰登”象征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寄寓了人们最美好的心愿,但小说中却五谷反目、丰登成仇,这样的设置充满了讽刺。
B. 小说开篇就指出了袁五谷和袁丰登是“仇敌”,既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又自然引出了后文中两人互相敌对的荒唐故事。
C. 作者计划着让二叔和三叔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可见他早就料到他们二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
D. 二叔和三叔为了一桩“记不清”的仇恨而老死不相往来,情绪的膨胀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仇恨中的生存状态令人悲叹。
5. 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三叔在二叔死后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 “不是人”这几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C   
5. ①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出三叔的狂喜和乐极生悲。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比喻,作者把三叔皮肉里含着的笑容比作还没有绽放的花骨朵,生动刻画了其在听到“我”的问题后,情感上由喜 悦转向迷惘的微妙变化。
   
6. ① 强调了袁五谷和袁丰登两人之间的仇恨之深。②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不是人?吸引读者去阅读文章,寻找答案。③与文章最后“记不清”的答案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这种仇恨的荒唐可笑。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项,“他早就料到”分析不当。后文中写道“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可见“我”并没有料想到。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分析,结合画线内容分析。“三叔大笑了三天”“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神态描写;“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重重地摇了摇头”,动作描写;“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告诉我四个字”,语言描写等。写出三叔的狂喜和乐极生悲。“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把三叔皮肉里含着的笑容比作还没有绽放的花骨朵。结合文本内容“记不清了”分析,生动刻画了其在听到“我”的问题后,情感上由喜悦转向迷惘的微妙变化。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结构内容分析。“不是人”这几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作用,立足文本内容,找到“不是人”出现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五谷也是如此”,后来的两人的互相举报,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等分析可知,强调了袁五谷和袁丰登两人之间的仇恨之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合文本内容“袁五谷和袁丰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记不清了”等分析可知,突显了这种仇恨的荒唐可笑。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
①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
②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
③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
④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
⑤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难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
⑥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18. 下列对第①段描写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意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谨。
C. 描写了缤纷的海底世界,点明海马的生活环境。
D. 通过描写为下文写海马作了很好铺垫。
19. 文中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是(      )
A.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B.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C. 打比方   分类别   下定义 D. 举例子    下定义   作比较
20. 海马是“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它的“奇”表现在(     )
A. 相貌特殊,繁殖习性特别。 B. 形似马头,尾部很长。
C. 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 D. 尾部能灵活曲伸,动作优美活泼。
21. 第⑤段举鳕鱼的例子,最主要目的是(     )
A. 说明鳕鱼死亡很多。
B. 说明海洋动物保种斗争。
C. 与海马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可以删掉。
D. 说明海马生存环境凶险,不得不采用特别的繁殖方法。
22. 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效保护幼卵,让其发育成小海马。
B. 雌海马要寻找食物,没有时间养育小海马。
C. 雄海马育儿经验丰富,可以提高成活率。
D. 雄海马育儿经验丰富,可以更好地养育小海马。
参考答案:
18. B    19. B    20. A    21. D    22. 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B项,“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错误,第①使用“温暖”“光明灿烂”“形形色色”等词语,还将“红、白珊瑚”比作“花木”;将“红、绿海葵”比作“花草”,语言生动形象。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题中,“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选B。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注意比对,尤其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差别。本题中,第②段第1句“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引领②③段内容,第②段说明海马的奇怪长相,第③段说明海马的“繁殖习性也很特别”。与A项相符。
故选A。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作用的能力。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本题中,第⑤段解释第④段“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的原因,说明“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因而“海马的繁殖方法这样特别”,与D项相符。
故选D。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注意比对,尤其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差别。本题中,根据第⑥段“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可知,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就是为了“有效保护幼卵,让其发育成小海马”。与A项相符。
故选A。
【点睛】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4、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小题。
官瓷
曹洪蔚
在琳琅满目的瓷品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被视为瓷品中的瑰宝。据传,官瓷由宋徽宗亲创。宋徽宗赵佶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被宋徽宗招到东京(开封)城的官瓷工艺大师们,秉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艺术与高洁完美的“徽宗艺术”熔为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
开封城有一处古玩市场,老赵家离那里不远,退休后,每周他都去那里淘宝,收藏了一些古董,有真的,也有假的。为这,老赵没少挨老婆的骂,说他把家里的那点积蓄全倒腾光了。老赵说:“存钱啥用啊?收藏点东西多好啊。保值增值,遇到急难险事,一出手,大钱就来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人往往爱交友,曰“藏友”。他们聚在一起,互赏藏品,分享乐趣,很多人成了挚友。老赵最铁的藏友是老杜,年龄比老赵大一岁,也爱逛古玩市场。每次逛完,俩人一个打酒,一个买菜,聚到一块儿喝一壶。
这天又是周末,老赵在古玩市场上没有看到老杜的影子。一路打听,老赵来到老杜住的胡同,找对门牌号,却是大门紧闭。邻居告诉他,老杜前些日子得了脑溢血,让救护车给接走了。老赵听了,急忙赶到医院,一问才知道老杜还在重症监护室里,他的老伴儿正蹲在门口掉眼泪呢。老杜的老伴儿说:“这重症监护室简直是喝钱呢,一天一万多元,这都交了十几万元,老杜还没醒呢。眼看交不上钱,人家要把他转出来,大兄弟,你说可咋办呐?”老杜的老伴儿最后说,“大兄弟,你也是搞收藏的,懂行,我领你到家瞅瞅,看他存的那些东西有值钱的没。”老赵点点头说:“救人要紧,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老杜的收藏架上摆了不少东西,值钱的不多,有一件吸引了老赵的目光,是一个青瓶官瓷。老赵说:“有它,就够给老哥看病了。”
第二天,老赵赶到医院,给老杜交了30万元医疗费。一周后,又交了20万元。钱跟得上,病好得也快。一个月后,老杜便康复出院。
病好后,老杜还是爱去逛古玩市场,只是不能陪老赵喝酒了,就看着老赵自斟自饮。老赵喝到“小驾云”后,老杜就嗔骂他:“没见过你这样做兄弟的,趁火打劫,夺人之爱,把我的青瓶官瓷给骗走了。走着瞧吧,我这辈子拼尽余生,也要把这宝贝给赎回来。”老赵说:“能得到你这宝贝容易吗?我把房子都卖了,到现在,老婆还对我爱答不理的呢。”老杜说:“该,谁让你爱宝如命。”
又是个周末。老杜在古玩市场逛了一个来回还是没等到老赵。正纳闷,忽听人说宋门里出了车祸,一个老头被人撞了,挺厉害的。老杜一听,拔腿就往宋门里赶。一看,果然是老赵。随着救护车,老杜陪老赵去了医院。老赵伤得很重,直接进了重症病房。他老婆赶来后,一听这情况,当时就瘫下去,说家里刚刚卖了房子,存折上也就剩几千元,还要交房租。老赵这是作死呢,没人救得了他。老杜听完,对她说:“嫂子,您放心,我能救老赵。您家不是收藏有一件青瓶官瓷吗?卖了它,就够了。”
老杜把那件青瓶官瓷拿走了。第二天,老杜赶到医院,给老赵交了30万元医疗费。一周后,又交了20万元。钱跟得上,伤好得也快。一个月后,老赵便康复出院了。
出院后,老赵还是爱去逛古玩市场,还能碰到老杜,只是俩人都不再喝酒了,就聚在一起抽烟、闲谈。老赵说:“真是造化弄人,你的官瓷宝贝在我手里还没暖热呢,就又被你夺了回去。”老杜说:“兄弟,夺回这宝可不易呀。我也卖了房子。”
说着说着,老哥俩都哭了。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个青瓶官瓷是假的,也就值三五百元。老哥俩流泪,是被一些真的东西感动着。            
(选自《开封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老赵和老杜两人明明知道青瓶官瓷是赝品,依然要倾家荡产从对方手里买过来,是因为他们对于收藏的痴迷和彼此的情谊。
B.小说中的老赵和老杜开始时一同喝酒,后来老杜看老赵自斟自饮,最后两人均不饮酒,这种变化暗示着两个人的矛盾加深。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老赵和老杜的老婆两人人物的设置,从侧面表现了主角的人物性格。
D.老赵和老杜两位藏友因收藏而相识相交,他们不仅有相同的爱好,而且有相同的品格,都固守着珍贵的人性的美好,发人深省。
2. 小说最后一段如果删掉,小说的主旨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小说以“官瓷”为题,请简要分析“官瓷”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D   
2. ?发生了变化。?最后一段保留,小说表现的是两个“藏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人性的美好。?删掉最后一段,小说则讽刺两个人为了藏品落井下石,趁人之危,是人性的丑陋。【意思对即可得分】   
3. ?“官瓷”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官瓷”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通过两人对官瓷的态度,塑造了两人重义轻财(重情重义)的形象;?“官瓷”是表现文章主旨的物象,围绕官瓷展开的故事,表现了两人患难中的真情(人性的美好)。【围绕情节、人物、主旨三个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得分。如果答出“官瓷作为题目,总领全文,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也可得2分。】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对于收藏的痴迷”错误;B项“矛盾加深”错误;C项心理描写错误。
点睛:常用术语有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2分,共8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8.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远
19.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20.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长安于日下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怀帝阍而不见
D.俨骖騑于上路
21.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屈贾谊于长沙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徐孺下陈蕃之榻
22.翻译下列语句:(第一、第二句各3分,第三句4分,共10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参考答案:
18.B19.C20.D21.B
22.(1)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
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
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
见准许。
(3)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
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略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B.列坐其次                次:地方、旁边
C.终期于尽                期:期望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理解。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足以畅叙幽情          臣以供养无主
B.夫人之相与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快然自足               而宋荣子犹然而笑之
D.后之览者                楚之南有冥灵者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参考答案:
14.C 期:注定
15.C  A用来,因为;B取独,到;D…的人,语气助词
16.B  作者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6.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曰:“吾有使君脱身之计。”于是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囧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多所全宥                        宥:饶恕
B.冏擅权骄恣                        擅:独揽
C.不宜轻代易之                      易:轻慢
D.甘季思忠款尽诚                   款:诚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顾荣“惧及祸”的一组是(2分)
①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②终日昏酣,不综府事
③在职不复饮酒                       ④荣惧罪,乃复更饮
⑤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     ⑥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顾荣家世显赫,却又机警聪明。顾家地位显赫,祖孙三代均在吴国担任重要职位,而顾荣为了保全自己,机智地嗜酒如命。
B.顾荣秉公执法。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的时候,没有按照众人的意见断案,而是公正地断案。
C.顾荣明哲保身。顾荣担心司马冏的骄横肆虐会引杀身之祸,就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冯熊,托付冯熊转告葛旟。ks5u
D.顾荣勇于谏言,举才推贤。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士人未尽才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4分)
(2)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4分)
参考答案:
1. C(易:替代)
2. B (①顾荣与友人张翰的谈话;③顾荣担任中书侍郎后习惯的改变;⑥顾荣死后元帝的做法。)
3. C(C项中的“托付冯熊转告葛旟”于文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