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kuailonggu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    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     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      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      圈地运动
参考答案:
B
2.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美国
C.第③段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参考答案:
C
 
 
3.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一百多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参考答案:
B
4. “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问是彼此相容的。”与列宁所评价这一人物相关的是
A.文化兼收并蓄,注重交流,翻译事业发展
B.摒弃党派意见,弘扬宗教和道德,尊重宪法
C.发展实业,发展交通运输,尤其铁路建设
D.精简编制,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征兵制
参考答案:
D
5. 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 / 10
    )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故A错。从材料本身内容和语气看,对太平军的大兴土木和耗费民力等持反对态度,故D错。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政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故C错。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阶级摆脱不了传统皇权思想的束缚,想以宏伟的建筑等来展示天王地位的尊贵。
6. 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这是对哪一类音乐作品的评价
A.古典主义音乐 
B.现代主义音乐      
C.浪漫主义音乐    
D.印象派音乐
参考答案:
D
7.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③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8. 近来网络上出现一幅主题为《进步与退步》的漫画,画中表达的是人民的书写工具由最初的毛笔到钢笔再到现在的计算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参考答案:
B
9. 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限性影响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0. 历代王朝为修建万里长城,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付出巨大代价,但是长城的修筑,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下列有关长城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城是汉族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工事
②长城的修建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长城成为民族融合的纽带
④长城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3 / 10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城的作用。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①正确。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②正确。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促进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的融合,③正确。为保障丝绸之路的顺畅,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同时,立即开始在漫长的河西走廊上设郡县,筑长城,④正确。故选A项。
11. 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参考答案:
C
12.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C.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参考答案:
A
13. 有诗云: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参考答案:
A
结合所学,“鱼雁”在古代指书信,可见该文明成果和传播信息有关。材料“音书万里一时通”赞颂的是电报传播信息的效率,排除CD,选A。
14. 17世纪—18世纪,造成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大规模兴建   B. 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大规模兴起
C. 殖民扩张导致大规模殖民         D.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参考答案:
B
15.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制
16.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克己复礼”        D. “法不阿贵”
参考答案:
C
17.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参考答案:
B
18.
5 / 10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实现了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实现了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参考答案:
A
19.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参考答案:
C
20. 有学者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他们特别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据此可知,此派文学的创作风格属于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材料“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甚至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体现该流派关注现实,其创作风格应该是现实主义,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想象力丰富,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风格不同,故C、D两项错误。
21.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道、路、省
州数
郡国数
县、邑、道、侯帝(1—5)
—
13
103
1587
1223
唐贞观十三年(639)
10道
358
—
1551
缺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15道
—
328
1573
841.3
宋开宝末期(968—975)末
—
297
—
1086
309
宋宣和四年(1122)
26路
288
—
1234
—
 
   
参考答案:
B
图表数据呈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图片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B项,排除C。
22. 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盂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恩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参考答案:
A
23. 一位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项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各州间相对独立
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C.两党交替执政
D.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用“沙子扭成的绳子”说明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美国采用邦联政体,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无力控制地方,面临的各种问题无法解决,故选B。A没有反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出现在19世纪中期;D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
6 / 10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24. 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
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项错误。B、C发生较晚,D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评价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整体评价是: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25.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参考答案:
C
26. 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来源主要包括①奴隶②部分平民③部分贵族④全部平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B
2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答案:
D
28. “强迫朝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是(    )
A.《江华条约》                    B.《马关条约》
C.《日韩合并条约》                D.《朴茨茅斯和约》
参考答案:
A
29.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依据宗法制,天子分封同姓贵族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等义务。本题选C项。商王通过内外服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故排除A项。B项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D项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故排除。
6 / 10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难度系数不大,主要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可。关于宗法制,更多是考查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另外,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成立联合国
参考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3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三、 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2分)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统治前期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到晚期开始逐渐学习西方的“兰学”。(2分)
(2)认识:公民道德养成和知识学习、技术训练相结合;(2分)(注:若答到“修身、开智、长其才艺相结合”给1分)。知识乃立身之本(或知识需要的普遍性)。(2分)
举措:设立文部省;颁布《学制》;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近代学校体制;招聘大批外籍教师任教;
设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等等。(2分,任意两项)
(3)问题:教育上仍实行科举制,读书人为功名所束缚。(2分)
(4)建议:要善于吸纳外国先进教育经验;要重视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要普及国民教育;要真正将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2分,任意两点)
7 / 10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首先,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其次,华盛顿是立宪会议主席。再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在本国中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怎样认识他给美国所带来的历史意义。华盛顿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比起他们的来说是更加不可磨灭的。
——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  列宁说:“无可争辨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归纳华盛顿的主要功绩。(3分)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
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4分)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
产阶级民主制的相容性?(6分)
(3)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功绩: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总统任期内促进美国各项事业发展。(3分)ks5u
(2)雾月政变夺权;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4分)拿破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2分),同时,对内采取了政治、经济、法制和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分)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大革
命的成果。(2分)
(3)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4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一、评分要求
(1)观点明确;
(2)史论结合①不少于两个证据的支撑。仅有单纯的“史”而无“论”,此项得分不超过;若仅泛泛而谈而无史实依托,为;②逻辑合理(体现时序、紧扣观点)。
二、可分四个等次
第一等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第二等观点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逻辑较合理;第三等观点较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不充分,逻辑混乱;第四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无史实、逻辑混乱。
三、可供选择的角度
启示一:
启示二: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启示三:法治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启示四:思想(或科技)创新是欧美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启示五: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其社会内部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 / 10
【详解】论证:根据材料“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可以提出观点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论证过程可以结合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论证过程: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统治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推动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一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结论升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政治环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