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1875892**** 2025/7/1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北京江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g);△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2. 在一定条件下,有可逆反应2SO2(g) + O2(g)      2SO3 (g)  ΔH < 0。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积不变,加入氩气,压强增大, v正、v逆都增大
B.加入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同
C.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时,v正、v逆都增大
D.降低温度时,v正、v逆都减小
参考答案:
A

3. 关于丙烯醇(CH2=CH—CH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有两种官能团           B.它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C.它有同系物               D.它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
ABC

4. 下列元素中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B             B. C             C. N             D.O
参考答案:
A

5.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NaOH溶液储     B.检验试液中       C.干燥SO2气体        D.收集HCl气体
存在玻璃滴瓶中       的存在
参考答案:
B

6. 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参考答案:
D
7. 某链烃在室温时为气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其中只含有一个官能团的链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
A
8. 以石墨做电极,电解1 mol/L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为盐酸溶液,pH减小         B.若为氢氧化钠溶液,pH减小
C.若为硫酸钠溶液,pH不变       ,pH不变
参考答案:
A

9. 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 kJ / mol
CO(g)+1/2O2(g)=CO2(g);             △H=- kJ / 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 kJ / mol
CH4(g)+2O2(g)=CO2(g)+2H2O(l);      △H=- kJ / 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自发的反应即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B.自发反应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反应
C.绝大多数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热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D.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自发进行,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
C

11. 学习时通过比较、归纳,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下列比较或归纳一定正确的是
   :          :阴离子不一定大于阳离子
   :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参考答案:
BC

12.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s)  B.CH3COONa(s)   C.NH4Cl(s)    D.NaCl(s)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Fe过量,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加NaOH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减少,故A不选;
B.加CH3COONa(s),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B选;
C.加NH4Cl(s),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离子,则生成氢气增多,故C不选;
D.加NaCl(s),对反应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考常考考点,注意Fe过量,生成氢气由盐酸决定,把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 反应4NH3(g)+5O2(g) = 4NO(g)+6H2O(g)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 mol,则平均每秒钟各物质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 NO: mol·L-1                                B、 H2O: mol·L-1
C、 NH3: mol·L-1                               D、 O2: mol·L-1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NaOH、AgNO3两种溶液即可验证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
B.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CuSO4溶液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不溶解
C.乙烯经过四步反应可获得乙酸乙酯
D.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氢氧化钠洗涤
参考答案:
A
15. 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
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 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③④⑥          B.①②⑦
C.③⑤            D.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A
解: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在B的下一周期,则
①A在B的下一周期,原子半径A>B,故①错误;
②A在B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B,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半径A<B,故②错误;
③A在B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B,故③正确;
④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故④正确;
⑤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确定,则元素的化合价关系不能确定,故⑤错误;
⑥A能形成阳离子,说明A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金属性,的电负性较弱,B能形成阴离子,说明在反应时易得到电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则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故⑥正确;
⑦A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小,B易得电子,说明难以失去电子,电离能较大,故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的第一电离能,故⑦错误.
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了测定某浓硫酸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A、冷却至室温后,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稀硫酸。
B、。
C、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用各待盛溶液润洗。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mL。
E、小心滴入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滴定至恰好反应为止,记下读数为V2mL。
F、把锥形瓶移到碱式滴定管下,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
G、 mL,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就此实验操作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用编号字母填写)   → A →    →   → →   →  。   
⑵   。用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的目的是     。
⑶滴定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滴定中,目光应注视_____ ;判断滴定恰好完成的依据是____ ;读数时,目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⑷某学生实验时用稀硫酸润洗了锥形瓶测定的浓度会偏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⑸该浓硫酸样品的浓度计算式为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⑴ G    → A →  C    →  D    →  B   →  F      →    E    。    ks5u
⑵仪器是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目的是保证标准溶液浓度不被稀释  。
⑶指示剂是 酚酞 或甲基橙  。注视 锥形瓶内液体夜色的变化和滴定管液体滴下的速度  ;依据是_红色突然出现且半分钟内不消失_
⑷偏高”⑸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通常情况下,CO与O2的混合气体m L,用电火花引燃后体积变为n L(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1)试确定原混合气体中CO与O2的体积.
(2)若反应后的气体密度在相同条件下为氢气的15倍时,试确定反应气体的组成及体积之比.
参考答案:
(1)①当两者恰好完全作用时,V(CO)=2(m﹣n) L,V(O2)=(m﹣n) L;
②当CO过量时,原混合物中V(O2)=(m﹣n)L,V(CO)=n L;
③当O2过量时,原混合物中V(CO)=2(m﹣n) L,V(O2)=(2n﹣m) L;
(2)反应后气体为CO2、CO的混合气体,二者体积之比为1:7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1)燃烧发生反应:2CO+O2═2CO2 ,利用差量法计算出反应消耗的CO和O2的体积,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两者恰好完全,②CO过量时,③O2过量,据此讨论计算;
(2)根据反应后气体与氢气的相对密度计算出平均分子量,然后根据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量确定反应后气体组成,再利用十字相乘法计算体积之比.
解答:解:由反应:2CO+O2═2 CO2 △V
          2    1     2      1
   2(m﹣n)L (m﹣n)L     (m﹣n)L
①当两者恰好完全作用时,V(CO)=2(m﹣n) L,V(O2)=(m﹣n) L;
②当CO过量时,过量的CO的体积=m﹣[2(m﹣n)+(m﹣n)]=(3n﹣2m) L,原混合物中V(O2)=(m﹣n)L,V(CO)=(3n﹣2m) L+2(m﹣n)L=n L;
③当O2过量时,过量的O2的体积=m L﹣[2(m﹣n) L+(m﹣n) L]=(3n﹣2m) L,原混合物中V(CO)=2(m﹣n) L,V(O2)=(3n﹣2m) L+(m﹣n) L=(2n﹣m) L,
故答案为:①当两者恰好完全作用时,V(CO)=2(m﹣n) L,V(O2)=(m﹣n) L;
②当CO过量时,原混合物中V(O2)=(m﹣n)L,V(CO)=n L;
③当O2过量时,原混合物中V(CO)=2(m﹣n) L,V(O2)=(2n﹣m) L;
(2)若反应后的气体密度在相同条件下为氢气的15倍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30,由于产物中肯定有CO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所以另一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必小于30,另一种气体只能是CO(也就是说O2不可能有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可用下法求得:

可得V(CO2):V(CO)=(28﹣2):(44﹣30)=1:7,
故答案为:反应后气体为CO2、CO的混合气体,二者体积之比为1:7.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涉及讨论型过量计算,存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难度中等.
18. 用200mL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提取含杂质的铜(杂质不反应),待充分反应后,,此时再向溶液中加入21克的铁粉,。
(提示:①氧化性Fe3+>Cu2+   ②Fe、Cu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6、29)
(1)写出Fe和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Fe               Cu                 
(2)Fe3+和Cu2+均可形成多种配合物,请各写一种常见的配合物        、       
(3):               (不需写出过程)
(4)求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r]3d64s2、[Ar]3d104s1
(2)Fe(SCN)3、[Cu(NH3)4]2+
(3)Cu
(4)
19. 含有C、H、O的化合物,其C、H、O的质量比为12∶1∶16,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58,它的水溶液能使甲基橙变红,,它能使溴水褪色。推断这种物质的结构简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参考答案:
(1)求有机物中各原子个数比1∶1∶1
(2)根据求算的相对分子质量116得分子式C4H4O4
(3)根据性质推断结构:C2H2(COOH)2     HOOC-CH=CH-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