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可行性b研究报告b_精品.pdf

格式:pdf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可行性b研究报告b_精品.pdf

上传人:523181875 2012/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可行性b研究报告b_精品.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国际气候谈判的历史

一、科学引领下的气候变化回应进程
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三、京都议定书
四、《京都议定书》通过后的几个重要文件
1、“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
2、“波恩政治协议”
3、“马拉喀什协定”
4、“德里宣言”
五、《京都议定书》生效
六、国际气候谈判争议

第二章后京都时代气候谈判现状

一、“2℃”背后
二、后京都谈判前奏中的各国立场
1、南北对立
2、人均排放的争议
三、其他新机制
四、美、澳变化对中国带来压力

第三章中国的国家应对政策及措施

一、“四项基本原则”
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1、介绍
2、评论
三、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制

第四章公民社会的视角和分析

一、国际的责任/公平:谈判;发展权;适应与公民社会的参与
1、气候变化与公平发展
2、温室发展权(GDR):气候谈判的新方案
3、气候行动网络(CAN)的 5 点要求
4、适应的视角
二、全球气候制度与中国:碳交易,碳转移,技术转让与公民社会的视角
1、碳交易:市场机制的的积极作用和局限
2、技术合作与发展
三、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
1、能源革命
1)国家的行动
2)中国的能源现状与出路
3)碳贸易下的水电项目之疑
2、贸易全球化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
四、国家内部的公平问题
五、公民社会的立场

《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国际气候谈判的历史1

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
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政治家的戈尔长期以来一直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他去年主导制作
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向公众展示了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大大提升了公众的气候危机意识,在今年
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汇集了全球各国的2500
多位科学家,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参与分析、研究和发布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估报告,为气候变化
提供了权威性的科学依据。诺贝尔***投向气候变化领域,是对人类面临气候危机做出的不懈努力的进一步确
认和肯定。

2004年1月,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爵士(Sir David King)为《科学》杂志撰写特约社论警告,“气
候变化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甚至比恐怖主义的威胁还要严重”,他认为全球变暖将会引起的
一个后果是,“未来世界将会有成百上千万人面临饥荒、干旱、洪水以及疟疾等导致人体衰弱的疾病。” 2003
年底,美国国防部也在一份报告中将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2006年10月30日,英国政府独立发布了
由世界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Nicholas Stern)撰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的经济内涵》,引起全
球广泛关注。斯特恩在报告中呼吁,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后果都是全球性的,只有采取国际性的集体行动,才能在
规模上做出有实效的和公平的回应。这就要求各国在多个领域进行更有深度的国际合作。报告最后以非常简单而
又肯定的结论收尾:需要采取有力、紧急的集体行动,耽搁则成本高昂,并且十分危险。

今年以来,随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出台,公众意识广泛提升,
加之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加重,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作为热点议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不断升
温。
2007年3月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将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列为焦点问题。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做出“3
个20%”的承诺(在1990年基础上,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
例提高到20%,以及将能源效率提高20%)。2007年4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首次讨论气候变化与全球安全问题;5
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也把气候变化作为最主要议题展开辩论和谈判。6月,8国集团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达成妥协,同意“认真考虑”德国等方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建议。8月,
联大以“气候变化全球挑战”为题进行辩论,为62届联大以及9月24日召开的国家领导人高级别会议和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12月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缔约方会议进行铺垫。气候变
化预备会议,是众所期望的各国在12月巴厘会议上达成里程碑协议的前奏。与会代表就发达国家在后京都时代

1 本章内容主要摘自:《中英气候变化合作项目之“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培训”教材》,国家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