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3/23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论文
..毕业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同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39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已跃居第二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有研究报告统计..毕业,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的共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制造业位居世界第四,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世界级制造区域。随着经济总量和制造能力的发展,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议论越来越多,“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亦成为WTO架构下世人关注的一大热点。
“世界工厂”究竟是什么
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该是重要产业的一批企业在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世界的排头兵,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史上,英、美、日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突出的是,“世界工厂”在科技研发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掌握着各项制造业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领导了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由单一国家制造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很少。确立研发优势的关键是掌握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传统产品中的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中。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并且,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其主要特征与工业化时代已有所区别: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的延伸和扩展相互关联。但不同的是,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其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工厂车间”的角色。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工厂”不完全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培育。而是以全球性的网络化生产、网络化采购为特征,是委托加工的制造基地。同时,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和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分离和形成新的融合的趋势,形成网络化的研发中心,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系统的设立加快了这种分离的进程。
中国仍然称不上制造强国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这是因为,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占有额中名列第一。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然而,在日前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政府官员和专家再次提醒人们:尽管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几个大型制造基地,中国仍然称不上制造强国。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的比重是15%,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远未形成主流。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魏清泉认为,中国经过努力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强国”。从制造业中心的角度来说,中国具有以下几大优势:第一,廉价熟练工人,我国人工成本仅为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比东南亚还低;第二,中国有13亿人口,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催生了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