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快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体会
谈松华
前言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对3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深刻揭示。把握《纲要》关于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是学习和落实《纲要》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性进展和阶段性特征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性进展和阶段性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潮流。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是不同的。我国的教育改革是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是革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是指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二是政府管理与学校自主;三是社会参与与政府治理。就改革的进展程度而言,是依次递减的,而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形成了以地方为主的基本体制框架,但是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基础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为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体制保证。
——职业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市(地)为主”的体制,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
——高等教育实行“三级(中央、省、市)办学,两级(中央、省)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提供了体制保证。
2007年,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民办普通高中、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民办普通初中和民办小学、%、%、%、%、%%。
到2006年底,全国有独立的民办高校278所,独立学院318所,在校学生280余万人,约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6%。
3、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就业体制改革。
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既打破政府统包统揽,又打破学校封闭办学,是建立教育与社会、市场双向联系沟通机制的关键所在。经过“择优分配”、“供需见面”、“推荐择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阶段,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