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
文字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通过文字的排列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意境,使人在品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短短二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幅黄河奔流的画卷,意境雄阔,意气风发,极具震撼力。艺术美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升华,因此他源于人们的生活,却又高于人们的生活,他对于展示人类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课本中的文章虽然不像音乐、美术这样是专门的艺术学科,但是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艺术之美,能够借助文字给你一种不同以往的体验。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文字:文字是一道墙,这边桥墩站着读者,那边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而且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字的作用,也引出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要想建立起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中提到的意象把握得更加准确,能够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去,使读者能够对作者描述的情况身临其境,增加学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了李绅的《锄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农民公众的情况,并向学生提问如果自己成了这个农民会有什么想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两全其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的语言美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汉字具备三美,一为意美以感心,二为音美以感耳,三为形美以感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语言有声化,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例如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画面感,尤其是在江南水乡生活的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使学生对一些诗词进行配乐朗诵,使学生能够自发地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中去。
充分备课,挖掘并专研教材中美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信息,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应该是感知美、发现美、享受美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任务,提前将课文中美的因素挖掘,并在讲课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受到美的陶冶。板书是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写得一手漂亮板书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美。例如在讲解王安石的《梅花》的时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梅花》所要表达的情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