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

格式:doc   大小:23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1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授课年级
八年级
课型
实验探究课
授课
教师
金立婷
授课时间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学生
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而学生到目前为止接触的物理实验也较少,对物理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知识,自己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从实验中总结经验规律。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让学生观察体验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像的特点,总结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记住它。

难点
,让学生观察体验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像的特点,总结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记住它。

教学
用具
每两位学生一套(一台光具座、一根蜡烛、一个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火机)
教学
原则
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演示法、实验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识
全班一起回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点: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汇聚到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对凸透镜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为本课实验内容做好准备。
(二)讲解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光屏、火机、凸透镜(f=5cm)
实验步骤:
、凸透镜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在光具座50cm刻度上把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下来;调节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上下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解释原因:这样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三者的远近位置改变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或者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使物距u>2f;在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将此时的物距u、像距v和像的性质;
,分别使u=2f、f<u<2f、u=f、u<f,得出各组数据。
(注意:
当光屏上无论如何调节都无法成像时,取下光屏,眼睛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
观察到的像必须是轮廓清晰的才能算观察到像,如果轮廓不清晰则认为该情况是不能成像。)
实验数据:
物距u与
焦距f的
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正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