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4/2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术语
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化学性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或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甲醛、氰化物,滑石尘、电焊烟尘。
物理性因素:高温,低温(冷库作业),噪声,振动,电离辐射(X射线),非电离辐射(电焊、氩弧焊时产生的紫外线)。
生物性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畜产品加工工人的职业性炭疽,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等。
其他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1、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十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质因素类、生物因素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其他职业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
2、安全技术部按上述十类危害因素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公司作业场所中所有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确定公司现阶段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职业危害的防护
1、新、改、扩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必须执行“三同时”原则。
2、在进行新、改、扩建项目时,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代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熟知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并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
3、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
4、公司设置安全宣传栏,定期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5、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或设备装置应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和警示标识,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五、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管理
1、公司和从业人员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当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人力资源部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员工的健康普查,并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须组织其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为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监护档案内容包括:
从业人员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疗诊等有关健康资料
3、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及时安排其进行诊断,保证职工的健康,对法定医疗卫生机构确定其不宜从事原有害作业的,人力资源部将其调离原有害工作岗位,并不得安排从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