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
(采用元器件划分)
计算机代数
年代
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
1946年--1958年
基本逻辑电路:电子管
速度慢、体积大,发热高
可靠性差、存储容量小
价格贵,维修复杂
第二代计算机
1958年--1964年
基本逻辑电路: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
1965年--1971年
小规模集成电路
存储器体积更小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
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至今
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速度快、出现微处理器
新一代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时代
特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LSI)的应用
微处理器的发展基本满足摩尔定理:性能以18个月提高一倍的速度发展。
芯片设计与制造的顶尖公司:Intel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
(1)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03机
(2)1983年,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号诞生。
(3)龙芯(Godson)CPU是中科院自行研制的通用CPU。龙芯2号达到Pentium III水平。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巨型化:速度快、容量大
微型化:体积小
网络化
智能化
多媒体化
计算机的特点
速度快:计算
容量大:存储
精度高:计算准
可靠性高:无故障
自动化
应用广
计算机的分类
分类指标
分类
特点
计算机原理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数字电路:精度高、容量大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电路
混合式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用途
通用计算机
解决各种为题、通用性好
专用计算机
解决特定问题、专用性强
计算机性能
巨型机
、功能强
小巨型机
巨型机小型化
大型机
大企业、科研院所
小型机
小企业
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 PC
数制与编码
数制的基本概念
十进制计数值(D)
=
R进制计数值
基数
位值(权)
二进制(B)
字符:0,1
特点:简单、适合逻辑运算
八进制(O)
字符:0--7
十六进制(H)
字符:0—9,A—F
非十进制转数转十进制
?
?
?
十进制转数转二进制(整数)
规则:除2取余法
?
?
十进制转数转R二进制(整数)
规则:除R取余法
二进制与16进制之间的转换(整数)
二进制转16进制规则:从左至右,4位一组,每组转成一个16进制
16进制转2进制规则:每转成4位二进制
A46BD76F45H转成2进制
字符的编码
西文字符的编码
原理:ASCALL码字符集(7位或8位)
汉字的编码
国标码:6763个常用汉字,682个非汉字字符
国标汉字与字符组成94×94的矩阵,行称为“区”,列成为“位”。区位码。
两个字节存贮一个国标码。
区位码转成国标码:区号或者位号转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