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
备课日期
10月 19日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文光盘。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听介绍
学生对寓言故事早就有一定了解,只是以前的教学还没有到理论角度,此外,介绍寓言的体裁,特点意在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齐读课题
按要求读课文
指名读
齐读
思考交流
讨论交流
自由读并思考
默读课文
谈谈理解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1、  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  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  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1、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  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  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  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  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狸、葡、萄、馋、酸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