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nyou1106 2018/5/6 文件大小:2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找规律》教学设计
盐城市北龙港小学孙小艳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学
活动一:“画一画”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项听写。我说图形,你来画。
△○△○△○
提问:接下去怎么画?你怎么知道的?
师:一个三角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像这样三角形和圆的排列是一种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找间隔排列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2)“看一看”寻找规律。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里的几组图形,这几组图形在排列上有什么样共同的规律?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这几组图形它们都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相同的,如:三角形和圆形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三角形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圆形”,那下面两组图形你能试着这样说说吗?先说给你的同伴听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一画”活动,并猜一猜接下去怎么画,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间隔排列的规律, 接下来的“看一看”寻找物体排列规律就变得容易得多了,也为后面新知的学****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学****br/>活动二:“摆一摆”发现规律
(1)师:你能用小棒和圆片也这样有规律地摆一摆吗?
出示摆放要求: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
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汇报有几种摆法。
(2)研究“两端物体相同、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出示摆放要求: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小棒。
小组合作操作,并完成引学单上的表格,全体小组汇报结果。
交流小结:你摆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圆?小棒和圆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研究“两端物体不同、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出示摆放要求:间隔排列,但两端不同。
小组合作操作,并完成引学单上的表格,全体小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两端不同,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一一间隔地摆小棒和圆片,通过实践操作讨论小棒与圆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方式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将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规律的简单数学模型。】
三、知识传教
活动三:“找一找”验证规律
(1)师:快到“六一”儿童节了,森林的小动物们也正忙着排列节目呢!瞧,小兔们正在练****跳兔子舞呢!让我们找一找,他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小组汇报:两端是夹子,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 两端是兔子,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两端是木桩,每两根木桩中间有一块篱笆。
师:那它们之间的数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汇报,全班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