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健康的身心是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石,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此,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中学生还没有真正懂得体育锻炼对自己健康的作用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甚至还有的学生厌恶体育锻炼。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自觉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并养成积极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呢?
一、体育教师应关注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养成不得。”习惯的养成一定有其形成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入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巩固,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例如,初中生对体育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逐渐由喜欢而养成习惯,不自觉地锻炼,到达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会对某一项活动形成一定的基础,从而形成自己的初步特长。在上体育课时,他就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去选择该项目的活动: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体育中的技巧,有的喜欢体育舞蹈,更有的学生喜欢时尚的体育活动。这些,无疑对他们以后的锻炼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具体策略
(1)引趣和情景效应。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堂体育课中如果有了充满情趣的导入或精彩的情景,就能增加其锻炼的吸引力,他们锻炼的内驱动力就会被激发起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而乐此不疲。
(2)偶像的力量效应。凡是喜欢锻炼的学生,他们参加某项运动都有一个内心的驱动力,即有一个运动的偶像。如喜欢篮球的学生爱看nba比赛,羡慕比赛中明星的精彩表现,崇拜火箭队的姚明等;喜欢足球的崇拜巴西队的卡卡等。他们由喜欢而去花大量的时间模仿偶像们的动作,或把自己身边的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想着和偶像缩小差距,和他们亲密接触,于是就积极去锻炼。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偶像崇拜的驱动力量组织学生多看体育比赛等,使学生心目中产生自己的偶像,并以榜样为锻炼的目标,从而激发起他们锻炼的兴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3)体态和语言激励法。在体育锻炼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锻炼,达到锻炼的目的和养成锻炼的习惯。比如可用讲解的方法对还没有掌握锻炼要领的同学进行指导,并用“你行”、“有进步”、“太好了”、“你太棒了”等之类的话语对在锻炼中出现动作错误而失去信心的同学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坚定信心。
(4)合作锻炼、激发兴趣。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别差异、能力强弱、身体素质差异等状况将学生进行分组锻炼,充分利用组内学生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只有个人的目标实现时才能达到集体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要运用到实际的比赛中,在比赛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并能在比赛中自由发挥,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更能培养合作意识,增进友谊,并体验运动的乐趣和艰辛,以及体会获胜的喜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爱好,吸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