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湿性愈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性愈合.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性愈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湿性愈合
一、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
炎症期
增生期
修复期
二、传统伤口愈合概念
传统观念认为伤口愈合需干性环境,对伤口的处理主要是应用纱布类敷料覆盖,以防止微生物入侵,起到一个屏障作用,缺点是造成伤口干燥的环境,使创面细胞脱水,影响肉芽组织形成,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导致换药疼痛。
三、湿性愈合理论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两个重要发现:(1)1958年,Odland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2)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发现用聚乙烯膜覆盖猪的伤口,其上皮化率增快一倍,首次证实了湿润且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应用后所形成的湿润环境中,表皮细胞能更好地繁衍、移生和爬行,从而加速了伤口愈合过程。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湿润环境与伤口愈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湿性愈合的观念开始被临床广泛接受。
四、湿性愈合的原理
(1)
      伤口基底床保持湿润状态且形成低氧环境,可刺激毛细血管生长和再生,成为肉芽生长的基础。
(2)       湿性环境中,保留在创面的渗出物中含有组织蛋白溶解酶,有利于清除坏死组织及其中沉淀的纤维蛋白。
(3)       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保持创面的恒温,利于组织的生长,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
(5)       保护创面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
五、湿性愈合临床应用的现状
从1962年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到现在,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湿性愈合理论已被欧美国家医疗界所接受,但在我国医疗界还存在争议,一部分赞同,一部分反对,大部分折中,湿性敷料在我国的运用还处于探索接段,当然,不同的伤口需要遵循不同的伤口处理原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树立正确的伤口护理理念决定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治疗伤口并非是机械地更换敷料,而是需要不断地评估伤口状况,调整伤口处理方法,应用一切可促进伤口愈合的有利因素,加快愈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