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企业感恩文化的虚伪性.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感恩文化的虚伪性.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5/1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感恩文化的虚伪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感恩文化的虚伪性
这几年在管理咨询界,听到,见到了许多提倡感恩的训练以及课程,也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作为一个佛教徒,同时又是对心理有些研究的人,想就这种情况发表些看法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感恩?
恩:有以下词语“恩爱、恩宠、恩仇、恩赐、恩德、恩典、恩公、恩惠、恩将仇报、恩情、恩人、恩荣、恩赦、恩师、恩同再造、恩物、恩义、恩怨、恩准等等。
在佛法上,是要讲报恩的,佛经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是:上师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
1、父母恩:一个人来到世间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长大***。养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时候,自会领悟其中的含义。报父母恩,有了这种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2、国土恩: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
3、上师恩(三宝恩):对佛教来说,佛、法、僧三宝使人们取得智慧,证得菩提,获得解脱,是人们的上师。三宝之恩自不能忘!
4、众生恩: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劝发菩提心文》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着,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教作为辩证法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曾经赞叹:一朵不结果的花!请大家注意,这里讲得是报恩,不是感恩。
那么报恩是什么意思呢?普贤行愿品中有云: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长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条既是佛法修行的秘诀,也是人生圆满的秘密,更是如何报恩的法门。
再来看“感”的意义。
感可以如下意义:感觉、感谢、感动、感激,感恩;当然还可以感染、感冒等等;所谓感恩,本来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别人给你了恩惠,你要感谢,如此而已!
《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那么把感恩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又是谁发明的呢?
这不能不谈西方的感恩节
关于西方
感恩节的来历,美国,加拿大有着不同的说法,大致的意思是:在几百年前,一群殖民者来到美洲,好久没有食物了,最后得到了食物,于是一起来做仪式感谢上帝;这中间有感谢南瓜的,也有感谢火鸡的;最后总统就宣布,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