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
经济运行公报
2006年,电子信息全行业在党中央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推进电子强国战略,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良好的开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11000亿元,%。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
(二)主要产品产量提高。手机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微型计算机9336万部,其中笔记本电脑5912万部;彩色电视机8375万台,其中平板电视增长迅速,液晶电视产量为94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倍多;集成电路336亿块,%。
(三)经济效益增幅较快。全年实现利税240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384亿元,%,比上年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点;税收473亿元,%。亏损企业及亏损额出现下降,规模以上制造业亏损企业数量3268个,比上年减少119个;亏损企业亏损额220亿元,%。
(四)软件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软件收入4800亿元,%;软件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22%。软件产品仍是软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一半以上;系统集成收入增长较快,增速达25%以上。软件收入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合计占全国的70%。
(五)对外贸易再攀新高。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651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出口3640亿美元,%,%;进口2877亿美元,%,%。目前,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手机占47%,计算机占40%,彩色电视机占48%。
(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9332家,比上年增加了1877家;其中制造业16958家,软件业12374家。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上缴税金超过280亿元,出口交货值增长28%以上,日益成为了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
(七)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8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增速提高了1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2522个,比上年增加了340个。新增固定资产1353亿元,同比增长30%。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成为重点投资领域,特别是后者在全行业投资和新开工项目中均占一半以上。
(八)科技创新日趋深入。新品开发稳步增长,全行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中有10家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
(九)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超过35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40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和5%。
(十)为国民经济做出新的贡献。一是推动了GDP的增长,%,,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二是促进了外贸增长和出口结构升级。,对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90%,是带动外贸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三是拉动了就业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24万人,其中制造业626万人,软件业98万人,二者合计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10%以上。
二、主要特点
(一)产业增速又快又稳,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每月平均增速达24%,均超过上年水平。尽管进入下半年后,产业发展速度略有回落,但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每月增速波动幅度保持在3个百分点以内。制造业在全均每月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工业高出8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高端产品比重提高,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为63%,平板电视占彩电的比重为12%,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和4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逐步深化,通信和元件行业增势明显。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通信设备和元器件行业发展迅速。由于整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