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14-2020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前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沼泽、滩涂、水库、池塘、泥炭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米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蓄洪防旱、净化水体、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文明发源地”、“物种基因库”、“气候稳定器”等,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保护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逐步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林业局(原国家林业部)承担“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的任务。2000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国家林业局会同外交部等17个部委共同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并相继批准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及《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十二五”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推进落实规划内容。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湿地类型多样,面积广阔,资源极为丰富。全省有湿地5类16型,,%。全省面积广阔的湿地,为许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栖息地,保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当地居民世世代代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本。近年来,全省湿地保护管理事业逐步起步,并初见成效,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5处;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27处、建立省级及以上湿地公园43处、湿地保护小区162处,,%。但江苏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省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湿地面临围垦、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等多种威胁,再加上对湿地价值和功能的长期认识不足,湿地保护管理能力长期薄弱,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湿地面积急剧萎缩,仅存的湿地不堪重负,功能急剧退化。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及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寻求可持续
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2011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2013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明确要求“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对全省自然湿地保护、退化恢复治理等提出目标任务,并将自然湿地保护率列为省委省政府考核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社会发展指标。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由省林业局、发改委、环境保护厅、水利厅、农业委员会、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规划编制小组,组织编写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江苏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抢救性保护全省自然湿地,开展退化湿地恢复治理,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逐步扭转全省自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质量下降、湿地生态功能减弱的不良趋势,着力构建全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规划以2014年为基期,在充分考虑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2014-2020发展目标任务,提出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内容,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本《规划》编制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目录
第一章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
1
5
6
8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10
10
10
12
13
第三章总体布局 14
14
15
16
17
18
第四章湿地保护重点工程 20
20
24
26
28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0
30
31
第六章保障措施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