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规范 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范 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doc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2/9/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范 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风及照明控制设施
一般规定
设置机械通风的隧道应有通风控制设施;设置电光照明的隧道应有照明控制设施。
通风控制设施应根据通风设计提出的通风方式、工艺要求、结合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通风控制方案。
照明控制设施应根据照明设计提出的照明方式、工艺要求、结合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照明控制方案。
通风控制设施
通风控制设施功能应具备正常工况条件下的通风控制功能和发生火灾条件下的通风控制功能。
正常工况包括正常交通流工况、交通阻塞工况。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应根据隧道营运过程中的交通状况适当调整通风量,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动力给隧道提供满足营运条件的通风量。
在火灾工况条件下,应有排烟控制功能。
为实施有效通风控制,应设置必要的通风环境采集设施对隧道废气浓度、通风气流风速和交通量等隧道环境数据实行实时监测。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主要包括能见度检测仪(VI)、一氧化碳检测仪(CO)、风向风速检测仪(WS)等。VI用于洞内烟雾浓度检测,CO用于洞内废气(CO)浓度的检测。WS用于洞内外风速、风向的检测。交通量数据检测按第4章规定执行。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设置数量位置宜根据隧长度、通风方式、隧道交通工程等级以现场条件结合确定,不宜低于表5-1规定。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配置表(每一个通风分段) 表5-1
检测仪械
通风方式
一氧化碳
(CO)
检测仪(套)
能风度检测
(VI)
检测仪(套)
风速检测仪
(WS)
(套)
纵向通风
2
2
1
全横向通风
1
1
1
半横向通风
2
2
1
注:。
根据通风方式不同,通风分段长度一般指:
纵向通风方式
射流风机式:隧道全长为一个分段。
洞口集中送入式:隧道全长为一个分段。
集中排出式:排风口两端的相应的分段。
2) 横向半横向通风:相应的送风或排风分段在隧道中的长度。
2 .当需要检测洞口外自然风速风向时,在洞口外可增设风速仪。
VI、CO及WS仪的设置位置宜按如下原则进行:
VI、CO检测仪数据采集点宜设置在隧道侧壁壁面附近。其具体位置应能有效地通过根据采集点来代表每个通风分段的废气分布情况。
采用纯射流方式时,VI、CO和WS仪的数据采集点位置应避免在射流风机附近,宜设置在隧道轴线两组风机的中间部位。
当设置用于检测洞外自然风速风向的WS仪时,风速仪根据采集点位置离洞口隧道轴线方向距离不应小于隧道断面当量直径(Dr)的10倍,且安装位置应避免受汽车行气流的影响。
VI、CO、WS仪应能适应洞内外长期作条件。测量范围和精度规定不应低于如下规定:
VI测量范围: K=0∽25×103m-1、精度±×153 m-1
CO测量范围: O~500ppm、精度±1ppm
WS仪测量范围:O~30m/s、精度±
控制方式
机械通风隧道均应有手动控制方式,A级和B级的公路隧道宜采用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
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分为直接控制方法、间接控制方法和程序控制法。各隧道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方法。
当交通量小且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隧道通风以稀释洞内异味的换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