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资料搜集: 殷宇晴张程程曾士娉赵翔飞赵莹烨
演讲:王薇薇
制作:陈清
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
创始人: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
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
弗洛伊德前期主要观点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力比多
心理性欲阶段
年龄
描述
口唇期
出生-1岁
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
1-3岁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
性器期
3-6岁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潜伏期
5-11岁
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持续不停地发展。
生殖器期
12岁以后
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
弗洛伊德后期主要观点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精神结构理论
精神结构
“本我”(Id)
无意识里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它是能量的巨大储藏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里;它也是我们所有的热情、冲动和习惯的来源;
“自我”(ego)
“自我”相对地在本质上却是文明的产物。它是每个人身上不能不具有的“控制”室,主管我们维持一般正常而守法的生活。
“超我”(super-ego)
大致与所谓的良心是相同的东西。“超我”大部分属于人格的无意识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机构。这机构告诉我们什么是合乎道德,什么是不道德的。
理论局限
非理性主义倾向
生物学化的倾向
方法论上的局限
新弗洛伊德主义
代表人物:
卡尔·荣格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埃里克·埃里克森
卡尔·荣格主要理论:
集体潜(无)意识
个性化(Individuation)
原始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