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服务综合质量指标分为四个部分:运营调度质量、安全行车质量、车辆维修保障质量和规范服务质量。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主要通过安全性、准时性、方便性、迅捷性、舒适性和经济性6个方面内容来体现。
规范服务质量共分为三种:车厢服务合格率、站台服务合格率和车辆清洁合格率。
限界: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其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叫限界。
根据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和设备运营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限界可以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限界的确定:限界的确定需要根据车辆外轮廓尺寸及技术参数、轨道特性、各种误差及变形,并考虑列车在运动中的状态等因素,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后确定。
高度在3600~4300mm间的任一高为H处的机车车辆限界半宽的计算公式为
高度在4300~4800 mm间的任一高为H处的机车车辆限界的半宽的计算公式为
车辆停留在水平直线上,其的任何部位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者或车辆行经半径为300米的曲线时,装备的计算宽度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者,均为超限货物。
隧道建筑限界:在既定的车辆类型、受电方式、施工方法及结构型式等基础上确定的隧道的建筑限界。
车站限界:一般站台边缘与车厢外侧之间的空隙设置100mm为宜,站台面的高度应低于车厢地板面50mm—100mm较为合适。
主要技术参数
(1)线路
(2)轨道
(3)车辆主要尺寸
(4)车站
,这里所指的轨道包括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等。
,轨道铺设在路基之上,起着列车运行的导向作用,直接承受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巨大压力。在列车运行的动力作用下,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主要功能是:
1 承受来自轨枕的压力并均匀地传递到路基面上。
2 提供轨道的纵向阻力,保持轨道稳定。
3 提供轨道弹性,减缓和吸收轮对的冲击个振动。
4 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基床病害。
5 便于轨道养护作业,校正线路的平纵端面。
:道床断面主要包括道床厚度、顶面宽度和边坡坡度三个主要特征。
1 道床厚度
道床厚度是指直线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轨枕至路基顶面的距离。与道床的厚度主要相关的因素有:道床弹性,道床的脏污增长率,垫碴曾的承载能力,路基的承载能力。
2 道床顶面宽度
道床宽处轨枕两端的部分称为道床肩宽。道床顶面宽度和轨枕长度和道床肩宽相关。
3 道床边坡坡度
道床边坡的稳定取决于道碴材料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也和道床肩宽有一定联系。
道床的变形
,本身具有弹性,塑性,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将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
:
a 道碴颗粒的相互错位和重新排列产生结构变形。
b 颗粒破碎,粉化形成的颗粒变形。
在载荷重复作用下,小的变形不断的积累,导致轨道下沉。
道床变形是轨道变形的主要来源。
道床的下沉式道床塑性变形随着载荷作用逐步积累的过程。
整体道床:常用于隧道内部。在隧道基底上直接浇筑混凝土,以取代传统的碎石道床。结构形式有预埋混凝土短枕式、预埋短木枕式及整体浇筑式等三种,以第一种最常见。中国从1958年开始试铺、1965年起大量推广,到1983年已修建隧道整体道床近300公里。隧道整体道床主要由混凝土道床、隧道底部填充(隧道设仰拱时)、钢筋混凝土短枕、排水沟、人行道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根据对排水要求的不同,分中心水沟式及两侧水沟式。在整体道床的全长上,随需要设置伸缩缝。其与两端碎石道床连接处,应按规定设置道床弹性渐变的过渡段,以减少机车车辆进出整体道床时的猝然冲击。整体道床坚固耐久,外观整洁,基本上能达到少维修的目的,但必须正确处理好隧道水文地质条件与设计施工之间的关系。缺点是造价高昂,且要求较高的施工精度和特殊的施工方法,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整治非常困难。
沥青道床:应用沥青作铁路道床材料的尝试,20年代即已在美国开始,以后法国、瑞士、联邦德国和苏联也进行过类似的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日本从1960年开始进行沥青道床的试铺,70年代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从1967年起开始试铺,试验研究工作正在全国十多个试验段上进行。沥青道床可用沥青混合料加热施工,也可用乳化沥青水泥砂浆、乳化沥青砂浆或稀释沥青不加热施工。沥青材料的灌入深度可仅达碎石道床的表面层,也可深入碎石道床的全部。沥青道床一般需要在其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