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洞庭新城规划汇报(3.3).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洞庭新城规划汇报(3.3).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8/6/10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洞庭新城规划汇报(3.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洞庭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报
岳阳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2011年3月3日
一、规划范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范围
东起云梦路、西至洞庭湖、北抵巴陵西路、南到南津港,总用地面积363公顷(合5445亩),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177公顷(合2655亩),西片区186公顷(合2790亩)。
(二)现状基本情况
1、人口及单位现状:规划范围内现有居住人口约6万人,,有企事业单位百余家。规划范围内工业类型主要包括粮食储备、日用化工、木业加工、酿酒、水泥和化肥生产等六类生产企业,还有少量印刷、包装、服装加工等企业。
2、用地和建筑物现状:规划范围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336公顷(合5040亩),水域和其他用地27公顷(合405亩)。建设用地中以居住(149公顷)、工业(57公顷)和公共设施用地(35公顷)为主,%。现有建筑物总量为292万平方米,其中西片区165万平方米,东片区127万平方米。
3、道路交通现状:由于受京广铁路的分割,造成本区主、次干路系统不发达,片区内、外交通通达性差;支路网建设严重不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静态交通设施缺乏。
4、文物古迹及公共设施现状:区内有正在申报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慈氏塔),已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粤汉铁路专家楼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吕仙亭),其它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包括乾明寺、玉清观、观音井和古建筑等),这些都是亟待实施抢救性保护和修缮的重要历史人文资源。
本区内现有中学1所(市三中),小学6所,医院3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8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界线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制约与影响;
2)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未得到有效保护;
3)用地布局较混乱,土地利用率不高;
4)建筑密度过高,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5)受京广铁路的分割,片区对内、对外交通不成系统,静态交通设施严重缺乏;
6)现有中小学建设远远低于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7)未能充分发挥滨水景观优势。
二、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以“恢复历史风貌街区,挖掘商业旅游价值,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建设品味”为总体指导思想。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本区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居住生活和商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生活区和古城风貌区。。
2、规划结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区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带、两心、四区”。
“一带”即沿洞庭湖风光带,是以洞庭湖自然风光及区内历史遗存等人文景观资源为主体的滨水景观带。
“两心”即北部梅溪桥—竹荫街市级商业服务中心和南部居住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四区”即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及贮木场、东风广场和南津港三个生活居住区。
3、用地布局。规划用地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12公顷(合4680亩),占总用地的86%,景区用地面积51公顷(合765亩),占14%。城市建设用地中以居住(151公顷)、公共设施(68公顷)和道路广场用地(56公顷)为主,三类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89%。规划拟保留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7%,拟拆除面积185万平方米,占63%。
1)洞庭南路历史街区:用地面积10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4公顷,景区用地24公顷,,,拟保留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拟拆除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拆建比为1:;,;主要布局历史街区、商业、居住和沿湖风光带用地。该区开发策略为以历史街区和沿湖风光带的建设为契机带动本区的开发建设。
2)贮木场生活居住区:用地面积7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7公顷,景区用地21公顷,,,保留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拆建比为1:;,;主要布局居住、公共设施和沿湖风光带用地。该区开发策略为以企业“退二进三”和沿湖风光带的建设带动本区的开发建设。
3)东风广场生活居住区:用地面积77公顷,,,保留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拆建比为1:;,;主要布局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该区开发策略为以商业步行街和东风广场周边的整体改造带动本区的开发建设。
4)南津港生活居住区:用地面积10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93公顷,景区用地7公顷;,,,,拆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