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诚信与文明征文.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诚信与文明征文.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1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诚信与文明征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诚信与文明征文
浙西南区域文化中诚信元素的借鉴与探析
丽水市总工会范小巧

[摘要] 浙西南区域固有的特色文化为推进诚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在推进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借鉴特色文化中的诚信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到社会诚信建设中,必将对促进诚信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诚信;浙西南;特色文化;融合
有人说,文化就如同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的综合体。就其发展而言,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浙西南区域文化由于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植入了闽文化、徽文化的基因,经过丽水人民千百年的提炼,已经成为浙西南特有的文化。其中,浙西南民间故事、民间谚语、历史文化人物、红色革命斗争史等特色文化无不凝聚着与人为善、诚信为本的元素。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诚信体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前,面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毒豆芽、添加剂等事件,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直言:“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确实诚信的缺失令民众的集体焦虑日趋严重。在诚信体系建设中,虽然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惩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讲此等措施更多体现的是“亡羊补牢”的补救性意义。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政策制度乃至法律法规若缺乏良好的文化影响和严密的操作体系,往往容易沦为个别掌握权势而用心险恶之徒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利器。而文化的力量,心灵的畏惧,却是影响人类行为价值观,固守人类内心除恶向善的灯塔。
一、浙西南民间故事传说内含丰富的诚信文化元素,是长期以来影响浙西南人民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浙西南民间故事,在处州府志、各地县志中,均有不少记述。1986年,地区和各县(市)成立民间文学三集成办公室,组织千人采风队,深入各区乡普查和编辑民间故事集成、歌谣集成和谚语集成。至1988年,共搜集各类民间故事9674篇,歌谣6452首,谚语21377条,约计1000多万字。至1990年11月,各地“三集成”均出版,共350万字。丽水民间故事传说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和诚信思想。如《凤阳山的传说》、《鲤鱼山的传说》、《玉柱峰》、《婆媳岩》等等,都是基于特殊山川地貌的,或与神灵鬼怪相关联,或于道家佛家相衔接,即增强了故事的魔幻色彩,又拓宽了故事的流传范围,更重要的是故事中融入了与人为善、心诚至上、诚信为本、为人纯朴的理念,使故事与山川共同源远流长。
浙西南自古商业经济并不发达,这也注定了丽水人民在浙西南一带生活和营生均为人纯朴、诚信和谐。庆元是我国历史上菇民人数最多的县份,菇民经营遍及浙西南及闽北等地。有关香菇的民间故事传说数不胜数,《五显神与香菇》、《忖忖乌》、《木郎》、《吴三公》、《解缙》等,反映了浙西南菇民聪明智慧、诚信经营、讲究道德的文化特色。而在畲族民间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这个少数民族推崇善良、诚信、友爱、勤劳的特色。在大量的畲族民间文学作品中
,如神话《三公主的凤冠》、《阿郎与龙女》、《盘松与蓝鸠》、《插花姑娘》等,既具有较浓厚的畲族风韵,又具有浓厚的心灵美、倡诚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