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靖州雕花蜜饯——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工艺食品
悠久的历史
雕花蜜饯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起源于东周时期,发展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庭的御品。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昭宗乾宁二年(895)……蒋勋与邓继崇起兵,连飞山蛮、梅山蛮寇湘潭,据邵州。”据史料记载:“飞山蛮”早期首领潘金盛,因地处叙州,史称“叙州蛮酋”,因他“恃其所居深险,数扰楚边”,至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被楚王马殷谴吕师周将衡阳兵五千讨之,为吕杀害之后,靖州峒民百姓饱受株连。后幸得“飞山蛮”另一首领杨再思所部占据靖地,安抚峒民,爱民如子,与当地“苗蛮”和睦相处,并审时度势、团结各族同胞自力更生,实行高度自治,奋力抵御外侮,广大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为表达对杨再思及其将士的感激之情,靖州民众特将本地土产青柚去粗皮,切成条块,用水煮沸漂洗洁净,再用蔗糖煎酿晒干,制作成甜美食品敬献杨部,犒赏士兵。
雕花蜜饯是靖州苗侗人民智慧的结晶,聪明的苗侗先民知道,柚树结果太多柚果就长不大,于是就把多余的幼果摘下——称为“打果”,摘下的幼果丢了很可惜,就让心灵手巧的大嫂姑娘们把它们镌刻成精美的图案,描绘生活中美好的物象情趣。
喝蜜饯茶是当地苗侗婚姻习俗,当年轻人恋爱初次上门相亲时,姑娘们用来泡茶招待初次上门的意中人,如今逐渐流传开来,嫁女娶媳妇办寿宴或逢年过节时,贵客来访必奉上一杯雕花蜜饯茶,成为当地招待客人的一大习俗。
雕花蜜饯是靖州县独有的民族民间特色传统工艺食品,它选材独特、雕刻工具特别、雕刻内容丰富、制作工序讲究,具有精巧手工技艺、天然独特口味和保健价值,是果脯精品,倍受青睐,是靖州人最具特色的馈赠礼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靖州雕花蜜饯不仅作为一种特色商品挤身于市场经济的行列,而且多次参加国家、省、市食品博览会、农副产品博览会等展会摘金夺银、载誉而归:曾在《民族画报》第一版以“靖州雕花蜜饯”为题作专版介绍,被省内外20多家报刊选介;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铜奖;中国·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湖南省名特出口食品展销会银牌奖;第五届湖南西部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09年3月,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目前,“靖州雕花蜜饯”,正在着手国家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
独特的工艺
雕花蜜饯,是靖州传统工艺美术食品,又名“万花茶”,它用各种瓜果为原料,其中柚子果品耐贮藏,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以青柚雕成的蜜饯更是此中一绝,堪称精美的艺术品。此外,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等作原料,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他花样;苦瓜雕出水癞头蛤蟆;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上述原料各不相同,蜜饯的色、型、味道也各有千秋。
用于雕刻的柚片
靖州雕花蜜饯造型美观、工艺精细。蜜饯镌刻有平雕、浮雕、透雕和圆雕四种方法,平雕是在平面柚片上凹刻出所需形状,简单利落,只能从一个面去欣赏;浮雕利用压缩柚片形体厚度的办法,把拟刻物组织在较薄的体积上,比平雕立体感强;透雕是将柚片物象之间不表达具体内容的部分镂空,可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