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民工子女论文: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已经超过800万。庞大的流动儿童数量对于其在城市受教育问题造成了很大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因此,要想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一方面,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资以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要鼓励多方办学拓宽教育渠道,使农民工子女多途径就学。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流动儿童教育
近几年来,“农民工”一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大更多的非农产值,这样就在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转移到城市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身份界定问题等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批农村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流入城市,而且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些适龄儿童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成了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流动人口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少年儿童数量为1982万,%;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为1409万人, 8%。截止到2008年,全国6-1 4岁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为800万人。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解决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作出了大量努力,但依目前情况看来,在流动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分析
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进城以后的教育问题早有明确规定。
早在200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入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2004年3月份,国家又出台规定,从2004年秋季开始,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但是,在实际中这些规定的执行空间狭小。由于农民工的家庭成员都是农村户口他们进入城市后没有合法的城市居民身份属于非常住人口。而城市公办学校在统计学员数量上恰恰是按照学区内常住人口和适龄儿童的数量来计算学校的学员容量。所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还是很难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低技术含量工作所获得的报酬无法负担公办学校的高额开支。所以,尽管有法律条文作保障还是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即使一部分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学待遇。大部分儿童只能进入城市中非正规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有的甚至只能在家中接受教育。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状况并不乐观,首先这些学校大多是由外来打工者私人开办的简易学校,资金少、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达不到基本办学水平,大多数不能达到正规办学标准;其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没有管理和教育经历和经验,施教效果很差。尽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