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教案.doc

上传人:gd433 2015/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的《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用一课时完成。
这是一节典型的物质性质的课,也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虽然碳酸钠不是直接从海水中获得的,但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专题一脉相承;前面关于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碳酸钠相关的反应也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些都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分散难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
2、学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验原理与方法;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学会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
2、通过Na2CO3和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的研究,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难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