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合作作文的初步构想与实践.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作作文的初步构想与实践.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作作文的初步构想与实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作作文的初步构想与实践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代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同,侧重的是语文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作文教学的流程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独立成篇,并对成文给出批改意见。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过程上是“自主探究”的,却不是“合作”的。
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缺陷:学生在初学作文时,往往面临“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惑。作文本上常可以见到,有的学生只写几句话,有的写得不具体,有的写得没有重点,有的不注意观察的角度……不知道写作文该从哪里下手。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作文过程中,教师能够给予每位学生的指导其实是有限的,这就使学生实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便对作文产生了“怕”和“厌”的心理。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虽然能够根据作文的情况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辅导时机。学生可以从批语中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哪些问题,却无助于培养在谋篇布局之初就确定思路的作文能力及习惯,说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实不为过。
有时我在写下水文的时候想:如果学生能够了解我构思的过程该多好,那不就突破了作文教学的难点吗?我首先想到的是当堂创作下水文,为学生做一个示范,但到了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临时改成了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创作的形式,题目要求是“写一种水果”。在我的引导下,全班学生踊跃发言,兴致高昂地共同“写”了一篇《西瓜》,对西瓜的内外形态、大小、口感、作用、看法等作了一个全面细致的描述,让学生看到了作文并不难,并从中领略到了作文的基本思路。由于我的铺石引路,在随后上交的作文中,学生对各色水果的描写形象而具体,真是出人意料,说明共同作文的初步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尝试了另外几种合作作文的形式:为了便于指导,将全班的共同创作改为学生分组合作作文,小组联合署名;为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志愿参加合作作文,喜欢独立作文的学生可以不参加;为使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每个小组自主命题。最后,基本形成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套路:师生先在大略上共同探讨作文的写法,然后在志愿的基础上分组合作,教师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或是参加到一个小组的合作作文中去。
从教学流程看,合作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材料准备。可提前一周将作文训练的要求告诉学生,学生可以收集写作材料,与家长、同学商讨,并进行初步的构思,对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做好记录,准备合作作文时倾听他人的意见,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二是课堂交流。用一课时间,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说说自己的构思,或者有些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并可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可以同时进行,也可由教师最后归结。低年级可以在教师提示下,以你一言我一语的形式,集体完成作文,作为积累经验的起点。三是课堂完篇。用两课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构思进一步修改完善,写成文章。由于学生已有充分的讨论,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