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气象科普学科建设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象科普学科建设初探.doc

上传人:junjun2875 2018/7/15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象科普学科建设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气象科普学科建设初探-大学语文论文气象科普学科建设初探 李忠明王东丁玉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摘要]随着气候变暖和气象灾害事件的频发,气象科技普及的意义就越来越大,中国气象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均加大了对气象科普事业的投入,这样,就显示出气象科普专门人才的匮乏。由此很有必要建设气象科普学,为中国气象科普事业输送高端专门人才。建设气象科普学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提升气象科普实践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它有着方针政策、气象科普实践、相关学科基础等方面的支撑。气象科普学应有它特定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培养方案。[关键词 ]气象科普;气象科普学;学科建设;研究生学位[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60-03气象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安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时代,人们对于气象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对于气象科技普及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气象科技普及活动,因为没有相应的学科建设队伍和专业人才建设的支撑,一直是处于产品多、理论少;活动多、规划少;重复多,体系少的不完善状况。本文就气象科普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定位等内容作一初步探索,以作抛砖引玉之功。一、必要性(一)将气象科技普及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愈进步,就会要求发展新学科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需要,同时也是科学地发展此项事业的路径。对于气象科技普及来说,其工作和技术层面涉及气象学、气象史、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媒介学等学科领域,任何一个学科背景的人来从事气象科技普及工作都可能会有其局限,而愈来愈要求精细、专业的气象科普文化要求,使得气象科普学建设成为一种必要。当前,气象科普工作基本上是大气科学工作和研究的副业,还没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将气象科普作为系统性和专门性的专业来要求。这是明显落后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的。所以,有必要设立一个气象科普学来培养专门从事气象科普事业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从气象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活动都与此息息相关,气象科技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能提供有益的保障,也能够为农业、航空、航海等专门行业提供气象技术保障和知识支持。从我国自然社会条件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气象科普的要求和层次也不尽相同。这都需要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实施。就是说,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人群差异,同时也要保持对国际上最新气象科普理念和方法的关注。只有这样,才可能将气象科普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将气象科技普及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是自身为适应本学科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要求而进行的。“学科分化是指对单一学科的具体细化,是为了适应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的趋势,培养出来的是分工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专才。分化是否充分、是否彻底,成为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1]110-111对于气象科普学来说,它的分化和发展是一种横断交叉。此种人才除了要懂得气象学、气象史等气象科技普及的内容和技术知识之外,还需懂得科技普及的对象分析、效果测评、合理布局、适时实施,以及媒介学、传播学、科普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知识。横断交叉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主要形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