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印象走笔.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印象走笔.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印象走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印象走笔
时间带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绵长的回味。本人参加了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并忝列为总复查组主要成员,得以对众多考生的作文有了一个面上的广度把握和点上的深度了解。下面我就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谈谈自己的粗浅印象以及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关于审题
其实这则材料属于观点性材料,与叙述性材料比较起来在立意上相对单一。《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中是这样表述的:“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在实际阅卷中,一些关于具有生命特质的诸如文化、艺术、技艺等的传承的作文亦属切题范畴。考生在实际行文中,只谈青春,未谈及朽与不朽的,或只谈朽与不朽,未谈及青春的,得分都较低。
或许部分考生受其他省份模考作文影响,他们从两则材料的对立性出发,认为认知不同,结果不同,从而得出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其实这种立意足以应付所有的类似的多则材料作文,似乎是一种“万能贴”,这也太轻而易举了。须知,轻易得来的一般不是好东西,此等小儿科之举,在国家级别的选拔性大考中,其最终的评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这两则对立的观点性材料作文,应该抓住其中之一,集中笔力叙述或议论。但偏偏有许多考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左右开弓”,似乎“左右逢源”。但面面俱到,也就是面面不到,最后只落得“两头都不讨好”的下场。我们还注意到,部分偏题走题考生,由于行文时开头把作文中的两则材料都引用照搬,这就降低了偏题走题的篇幅,从而多得了几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部分切题优秀作文,在开头也这样做,这就显得很?嗦,势必影响赋分。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关于拟题
作文题目是全文的眼睛,考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文化功底在此可能得到一定的体现。考场作文中一个好题目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从而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但遗憾的是,对于我省今年新材料作文的题目,相当多的考生都用了《青春不朽》或《不朽的青春》,从而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大撞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形象的词句来“等量代换”,从而达到让人一见钟情的效果。在阅卷中,一些小众化的作文题目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如《莫道青春终会老》《永不陨落的青春》《青春不染暮气》《心怀青春,华枝不朽》《流年易逝,心颜不老》《青春的旗帜永远飘扬》《青春长吟,花开不谢》……有的题目则显得颇具匠心,如《拿什么拯救你,速朽的青春》《鬓微霜,又何妨》《荒芜不侵青春心》……有的题目则显得很别致,如《指尖上的青春》《青春的枝头有只蓝蜻蜓》《雕刻青春》
……有的题目直接引用古诗句,则显得机智而熨贴,如《一朝春尽红颜老》《朱颜辞镜花辞树》《更持红烛赏残花》。
三、关于素材
阅卷中,我们发现一些共有的热点素材呈现在众多考生的笔下。本人经过爬罗剔抉,现梳理归纳如下:记叙文中,翻老照片、广场舞、老顽童式的学电脑、学单词、偷菜特别盛行。
议论文或散文中,一些颇具青春气息的影片诸如《致我们终将消逝的青春》《小时代》《青春派》《中国合伙人》等纷纷粉墨登场;一些关于青春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