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荷塘月色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周松
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抒情句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说明: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对于本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理解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难点:作者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说明:
学习本文最重要的是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同学肯定见过很多美景吧。谁能来说说你心目中最美丽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朱自清是我们熟悉的作家,谁来介绍一下他?
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学生口述。
2、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
听读课文
初步感知
在听朗读带的过程中让学生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找出直接描写荷塘的段落。
1、学生听读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找出直接描写荷塘的段落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听示范朗读让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结构分析
理清思路
《荷塘月色》共10个自然段,让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从行踪变化上来分析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来分析
1、行踪变化的角度:缘起: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去荷塘:第二三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观荷塘:第四五六段:荷塘美丽的景色、月色、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十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培养剖析、概括文章的良好习惯,并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2、写景状物的角度:
第一部分:(1)写观荷缘起。(情)(引子)
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写景中人。(情)(尾声)
鉴赏语言
体会情感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让学生反复体会。
2、问:起笔这样写是什么目的?
3、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