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蝉之声声,傩舞悠悠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舞剧《天蝉地傩》以傩戏艺人仓和侗家姑娘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探讨融合了贵州所特有的文化形式,在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艺术手段的共同配合下,以动人的爱情故事、浓郁的民族风格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起的贵州舞剧的新高度。
【关键词】《天蝉地傩》舞剧贵州民族文化
中国舞剧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已走过了近80年的发展历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突飞猛进,舞剧艺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好作品层出不穷。大型现代民族舞剧《天蝉地傩》无疑是近年来民族舞剧中的佼佼者,它是由贵州省民族歌舞剧院继经典之作《蔓萝花》《多彩贵州风》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台舞剧精品,其动人的爱情故事、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舞剧《天蝉地傩》的民族文化内涵
舞剧《天蝉地傩》是以贵州民族文化为创作背景,以具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被国内外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为文化符号和创作元素,首次将两种文化同时搬上舞台,是我国舞剧创作史上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傩”是古代先民驱鬼除疫的仪式,“中国传统的‘驱鬼除疫’仪式,始于3000多年前,在商代的驱鬼除疫活动中已具有固定程式”。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发展为集宗教、民俗、艺术表演为一体的娱神又娱人的复合文化现象
――“傩戏”,至今仍在许多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贵州“傩戏”以铜仁德江地区最为典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其保存最为完好且原始韵味十足,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蝉地傩》中贯穿全剧的几出傩戏舞段主要就是取材于德江,据主创人员介绍:“剧中傩戏的唱段、音乐和服装都是原生态的搬上舞台,《土地》《关公》等傩舞片段的音乐播放都是老傩师的录音。”
舞剧中傩戏舞段变化多端、风格多样,既有祭祀驱邪祈福的正戏,又有诙谐逗趣的插戏,充分展现了德江傩堂戏的艺术魅力。因而,舞剧的男主角“仓”被顺理成章地设定为一位技艺高超的傩戏艺人,演员手持长矛,头戴关公面具威武挺拔,俨然已化身为关二爷。脚下步伐敏捷稳健,“双飞燕”“跨腿转”“勾脚旁腿”等一一展现出其英雄气概,长矛、令旗在其手中灵活舞动,闪转腾挪间打败一众小鬼。接着又变身土地公,手拿蒲扇,悠闲自得,蹒跚地跳出快乐的舞步。值得关注的是,剧中舞蹈的形式在传统傩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融入了现代编舞手法和戏曲舞蹈的元素,使内容更加丰富,增强舞台艺术的表现力。而在仓进入梦境独自幻想的舞段里,众多面具好似有了生命般与其嬉戏起舞,神气威风的尖角将军、慈眉善目的唐氏太婆、诙谐幽默的歪嘴秦童等煞是有趣,以现代审美视角将这些古老而神秘的面具赋予了新的活力。
贵州“侗族大歌”以其纯净、质朴、天然的人声合唱感动着世界,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它承载着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礼仪等代代相传,已成为侗族精神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
二、舞剧《天蝉地傩》的艺术特色
舞剧《天蝉地傩》讲述了痴迷于古老艺术的土家族傩戏艺人仓与美丽善良的侗族姑娘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仓因脸上伤疤孤独怯懦,台前幕后判若两人。自卑让仓不敢打开心扉勇敢去爱,生性活泼的蝉对爱情执著而热烈,两颗心渐渐走到了一起。被爱情温暖的仓终于解开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