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质量工程师遭遇“内热外冷”.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质量工程师遭遇“内热外冷”.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7/2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质量工程师遭遇“内热外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质量工程师遭遇“内热外冷”
王小姐是中国五冶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据她介绍,她所在的公司今年报考质量工程师的人数达到50余人之多。而王小姐表示,她的部门没有一个人拥有质量工程师的职称。
今年6月25日在全国范围内将第六次举行质量工程师考试。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今年仅四川省报考质量工程师的人数就近千人。采访中,对于已经举办五年的质量工程师考试,不少人表示根本还“不知道”、“不清楚”。五年的时间,这个国内通用、内容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评定考试,墙内开花却远没能香至墙外。质量工程师能否真正承担起培养质量管理人才的重任?我们所引进的种种质量管理模式究竟有多少“水土不服”?
写实:质量工程师重新定位
我国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企业许多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可靠性不高,抽查合格率较低,重大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较低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质量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制度最初开始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又陆续建立了质量技术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可靠性工程师、质量审核员、软件质量工程师、质量经理的考核注册制度。从1982年开始,实行了质量人员的培训制度。目前,在世界上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城市举办美国质量工程师的考试和发证。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质量工程师考试安排也明确规定:质量人员持证上岗是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的重要条件,力求切实保证质量管理。将“质量工程师”与“名优企业”挂钩,算是质量工程师在我国落地之后的一点“中国特色”了。有了这一硬性指标,企业无疑将全面重新考虑怎样给“质量工程师”定位。
现状:人才培养被忽略
质量工程师是人事部和国家质检局对质量管理人才职称的评定,以拒绝终身制、实行每3年重新注册的形式突出特点,全面引进、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质量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制度的管理模式。但由于“考评分开”,对质量工程师的评定完全属于企业行为,而大部分川内中小型企业对“质量工程师”并不重视,将报考视为个人行为的不在少数。
“像五粮液、长虹这样的大企业反而重视质量人才的多,每年都有不少员工前来报考。”省质监局业务二部专门从事四川省质量工程师报考、培训工作的任先生如是说。但任先生也提出,恰恰也就是最需要质量管理人才的中小企业却最忽略对质量工程师的培养,
“川内大部分已经取得质量工程师职称的质量管理人员,地位以及待遇并没有明显的改观。”
症结:质量管理缺乏特色
“质量管理是怎么都离不了的,这个工程师现在好像没什么实际的用处,相信总要升值的吧。”某企业质量部质量管理人员的说法倒是颇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现在报考质量工程师的人们的心态。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我省有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其质监员等专门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具备质量工程师资格的几乎为零。中国五冶工程技术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技术部属于公司的质量管理专门部门,主要承担着两大职能,首先是掌握全国各地子公司和项目部的质量报表,着重了解项目工程的合格情况以及事故发生控制情况;其次就是组织各质监员学****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规范。
在适应现代分工细化的大环境下,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细化是企业保证质量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另一个问题却又凸现了出来:工程技术部组织各质检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