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教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授课班级:高二(4)班授课教师:叶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各发展时期的风格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中国的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各发展时期的风格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中国的文化的关系
教具准备: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的课件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建筑是人类久而弥新的家园
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反映就是“家园”,就是我们居住的房屋,远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开始建造房屋。由于文化和所处的地域不同,我们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中独树一帜,光彩夺目,有其自己的特点。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我们中国的的建筑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我们认识建筑就从结构特点、布局特点、形象特点三个方面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
1、结构特点
出示两张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问: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上的建筑与现今的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最大的不同。答:现今的多为钢筋水泥,而图上的木结构较多。对建筑来说,结构方式即构成建筑物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是决定建筑艺术风格的基础。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是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在中国很早就采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了,除了木构建筑外,有砖石的建筑也是以木为骨架,外表也是仿木的结构形式。与西方建筑以砖石为主是不相同的。他们认为“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那么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是怎样组合的呢?他有两种主要的组合方式。(1)抬梁式应:抬梁式应用最为广泛,沿着房屋进深的方向,在基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矮柱,柱上再架梁,层层相叠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木构架。两副木构架,四根主柱就可围成一个
“间”。“间”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基本的单位,一个房屋通常有两三间乃至若干间,沿水平方向排列成长方形平面,其规模由间的大小和多少决定。还可以构成各种特殊的平面,如八角、六角、五角等。(2)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的形式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不用架空的抬梁,而是以数层穿枋贯通各直通到顶的立柱,构成一组组木构架。平行的几组木构架,直接靠横向的檩相联成“间”。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柱间距较密,且承受檩的重量,用较小的柱与穿枋能作成相当大的构架。大小视房屋进深而定,进深越大,立柱越多屋顶越高。
木构结构使用了将近2000年那么一定有他的优点:首先它有承重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的特点使用灵活性极大,主柱和纵梁组成了承重的作用,而柱与柱之间的墙只是起围护、分隔装饰的作用,如亭子就可以看作一个没有砌上墙的房子,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有两种构建方式这样的结构可以自由的分割空间,拆装也十分方便。其以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就有韧性和构架节点用所用的斗拱,使木构架具有一定伸缩余地,还有取材容易,施工方便等。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基本不使用木构架了,是因为他还有缺点:木质的对防水、防火灾上很危险,尤其是火灾,一烧一大片;木头也容易被腐蚀,如果防水不好也会倒,但有怕虫蛀。
2、布局特点
表现为组群布置,中国的建筑以“间”为单位建筑构成单座建筑,单座建筑为单位组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组成更大的建筑群组,而城市是有许许多多的这种用途不同的建筑群组汇聚而成的。由于受中国文化传统的礼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