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莱坞电影在民族问题中的演绎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快餐式文化也迅速崛起,并以全世界为领域进行占领。无论是警匪片,科幻片,爱情片,惊悚片……近些年的大制作虽然与那些好莱坞老电影相比经典性差了些,但是凭借其演员的实力演技,精妙的后期制作,卖座率也相当的好。好莱坞电影就像是西方文明的标杆,传递着一种强烈的西方文明优越的信号。但是电影既然是拍给观众欣赏的,那么拥有更大的受众群是再好不过的。因而好莱坞电影也不是局限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开始在电影中或多或少的显现其他的民族所具有的特色。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好莱坞电影在民族问题的诠释。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民族问题差异对待转变
随着传媒业的发达,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尤为迅猛。《钢铁侠3》的上映,吸引着大部分好莱坞电影爱好者前去观看。还有在国内票房大卖的一些科幻片与动作片,比如碟中谍系列,X战警系列,钢铁侠系列,因而从我观影的角度,好莱坞电影虽然如大家所说是商业化的电影,但是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的背后也并非没有感悟。我曾为《真实的谎言》中阿诺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崇拜与喝彩过;也为《泰坦尼克号》凄美的爱情故事而留恋与感伤过。当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好莱坞电影也在不断的发展,并有了新好莱坞电影之说。但我这里要阐述的是在发展中的好莱坞电影里有关民族的内容。
先来探讨下关于犹太民族在好莱坞电影里的演绎。这就不得不提到一部很有名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导演斯皮尔伯格用黑白色调揭露了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影片中的史顿不卑不亢的说:“根据法律,我必须声明我是犹太人”。但是该电影并未体现犹太人的反抗。而另一部电影《钢琴师》则通过彩色镜头再现犹太人的命运与求生的本能。两部电影集中反映了犹太民族曾遭到残忍的杀戮,并给予深深的同情。按常理说,这两部电影都是对犹太民族受到悲惨待遇的控诉,应该得到犹太民族的肯定。但是有犹太人称《辛德勒名单》有丑化其形象的内容,我想这算不算是对于民族问题的不同解读?其次让我们把视角转入非洲,看看关于“非洲”们在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在《上帝也疯狂2》这部电影中,电影采用多条线路的处理手法,展现可乐的一面。期间,一直追随丢失的孩子的父亲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言语不通,也在路途上帮助他人,既体现了对孩子的父爱,又体现了纯真朴实的性格。这是我看过的少有的善意的“非洲”们的形象。而大多数就是充当了打手,恐怖分子,残忍且面目可憎。可能恐怖分子的聚集地以及黑人不被公平看待的肤色造成了好莱坞电影大多数给“非洲”们分配的都不是什么好的角色。而正义之士多是美国的拥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白肤色,在完成各种花哨的艰难反击中干掉这些“非洲”们。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对于非洲,大多是抱有征服与不屑的感觉。就像《真实的谎言》中,施瓦辛格扮演的特工在剿灭恐怖组织的基地时,其妻子在不会用枪的情况下,歪打正着杀死数敌,成功脱险。
再来探究下一些民族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吧。中国是个在其电影内容里转变较大的国家。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
是负面的,瘦弱矮小,猥琐懦弱。说广东话的中国人形象被大多数好莱坞电影所使用。在007系列里,中国的形象也是不堪的。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形象开始得到转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功夫熊猫》就可以看出好莱坞已经开始示好中国了,更不用说《2012》里中国俨然成为了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