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不可以”到“可以”.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不可以”到“可以”.doc

上传人:lxydx 2015/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不可以”到“可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不可以”到“可以”
早上醒来,我跟阿风常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阿风,不可以赖床,快点起床。”
阿风:“我不要!”
“不可以慢吞吞,妈妈时间来不及了!”
阿风:“我不要现在起床!”
于是,“不可以”和“我不要”之间开始了一场拉锯战。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说着“不可以”的时候,站在阿风的角度,那一刻,我真不是一个讨喜的妈妈。
我是“警察”:随时预防孩子闯祸!
我是“裁判”:不断地判断裁定孩子行为的是否正确!
我是“指挥”:随时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我跟阿风在一起的时候,没有给他带来喜悦与共鸣,只有乏味的评判与指令。
想起有那么一本书《大卫,不可以》,封面上密布着单词“NO”,文中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大大的“不可以”。它们让我们感受着妈妈的焦虑与无奈。
为什么妈妈总要对孩子说“不可以”呢?
妈妈的反应肯定很自然:“因为孩子总是做不到啊!”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做不到呢?为什么孩子总是执行跟妈妈指令相反的行为呢?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刺激的强度”。
如,我问朋友:“你想喝橙汁,还是喝胡萝卜汁?”朋友说:“我还是喝橙汁吧,因为我很不喜欢胡萝卜汁。”但是,我最后递给朋友的偏偏是胡萝卜汁,简直有点鬼使神差的味道。这是因为我的脑子记住的是朋友强调语气说的“胡萝卜汁”。
我们对孩子说“不可以”时,总是理直气壮、气势汹汹,说“可以”的时候,往往是温文尔雅,轻描淡写。
因为不同的语气,孩子记住的往往就是紧跟在语气强调的“不可以”后面的内容,并且落实到行动!
还有一个原因,这仅仅是***的“不可以”,孩子内心并没认同。
如果***总是简单地说“不可以”,没有将这个“不可以”背后的原因给孩子说明白,没有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孩子就不会把大人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要求,有的只是在***要求下所作的一时反应。
想要减少亲子间的硝烟,我们应该这么做:
1. 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给孩子提要求时,先要想想他的年龄。你不能指望一个2岁的孩子能安静坐上半小时,不要看着朋友的孩子会用筷子吃饭了,你就赶紧要求你同龄的连使用勺子还有点困难的孩子“不可以把饭粒舀到桌上”。

尝试着将所有“不可以”的指令,转化成“可以”的陈述。比如:看到孩子在墙上涂鸦,不要说
“不可以在墙上乱画”,而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