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物质,运动,规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与追求真理(意识)
(唯物论,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认识,真理)
第四课:
(物质观)
必修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概览
备考策略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本课三个考点都是高考常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物质概念应该说是哲学上最抽象的概念,要注意对它的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今后有可能考察主观题。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1. 物质的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可知性
物质的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线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线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物质的属性: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运动
一般属性——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区
别
联
系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①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②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看不见,摸不着。
具体的,可变的,有生有灭。看得见摸得着。
比一比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
“客观存在”包含物质和意识,“客观实在”则指物质。
≠
②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客观的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组成部分。
: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方式
物质的客观的
物质关系
不能随意改变
拓展
:
(1)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
切从实际出发。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1.(2014·东莞检测)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 )
①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②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
③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④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