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语文教学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教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源于批判
【案例一】——《猫》
    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
【案例二】——《台湾蝴蝶甲天下》
    在我和学生一起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的角度深入研读并讨论了台湾蝴蝶的“甲天下”的理由后,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太阳》一样,也是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个个眉头紧皱,带着对课文的阅读期待,积极主动地专心致志地去读课文。大约一分钟后,有了零星的几只手,我指名了一个学生,他说:“我认为‘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这句话在表达上不够严密,缺少了一个字。”此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学生多了许多,他们的小手频频举手,似乎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让那位学生继续说:“因为学****了课文《太阳》之后,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些无法具体测算的数字在列举时必须得用上‘大约’或‘左右’等词语,这样能使表达更准确,内容更科学。而在这个句子中,黄蝶幽谷一年到底能生长出多少只蝴蝶是没有人能精确地数出来了的,所以应该在这200万前加个‘大约’或在后面加个‘左右’。”
【案例三】——《“我是您的儿子”》
    在体会课文最后一个部分的时候,我出示了“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这个句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党的好干部的形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人民的好儿子的形象。
生:我从“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焦裕禄为了人民不辞辛劳,不停地忙碌奔波。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来告诉我们大家吗?
(生读,“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一句读得十分干脆。)
师:你对他的朗读想说点什么吗?
生: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地向前奔去。所以,他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肯定又到什么地方访贫问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