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unnwldv331 2015/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雏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养殖业也逐渐走向产业化、科学化。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雏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关键词] 雏鸭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鸭大肠杆菌,自然界分布广泛,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可达62~85%,该病尤以雏鸭最易感,可引起雏鸭脐炎和败血症。该病因饲养管理粗放、气候突然变化、环境应缴等因素的影响;据笔者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对我镇养鸭户,特别是养鸭育雏户和仔鸭饲养户,走访调查和雏鸭大肠杆菌病防治试验,总结出雏鸭大肠杆菌病防治的一些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剖检变化方面
该病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易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和腹膜炎等症状;心包炎症出现时,一般是心包增厚不透明,出现少量出血点和心包有淡黄色积液;病雏肝脏肿(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
二、防治措施
加强对鸭群的饲养管理;遇鸭的育雏场附近建有种禽场、孵化室的相关实施时,要对种禽场、孵化室等实施进行严格管理及严格消毒等措施;改善鸭舍的通风条件,使之随着鸭日龄的增长尽可能增加通风换气的时间和开窗范围;认真落实鸭场各种管理、卫生和防疫等制度。鸭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

定期消灭疥虫、灭鼠和驱虫(包括体内外寄生虫)等。搞好水源净化等,消毒药须采用低毒高效的药物,消毒液用3~5种交替使用,但一种消毒液最好使用1个月左右才能更换,不能更换频繁;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要严格掌握消毒的时间和间隔天数,一般消毒时间应在中午气候稳定时和间隔7~10天一次消毒。

:及时清粪,场地达到干净干燥无异味,粪便堆积密封发酵,及时通风换气。
:严格控制鸭舍温度,第1~7天温度控制在32度~30度,尤其是当鸭苗进场时体质出现偏弱时,第1~2天温度还可以略高一些,即可达33度左右;第7~14天温度控制在30度~28度,以后每周降2~3度,炎热季节第二周起可逐渐脱温,冬季一般在第四周左右逐渐脱温。在湿度掌握方面,我镇养鸭的相对湿度一般采用自然湿度,即雏鸭育雏的相对速度为65~75%、密度、光照、饲料及其营养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根据雏鸭大肠杆菌在我镇的流行特点,结合该病在雏鸭感染的日龄近些年逐年提早的情况,一般在雏鸭5~10日龄进行第一次预防性投药,13~19日龄进行第二次预防性投药,以后视环境控制条件、应缴反应等情况进行预防性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