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家庭教育 建议篇.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教育 建议篇.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9/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教育 建议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近日,广州市妇联发布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激起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这份报告对全市12个区逾4800名父母和4300名孩子进行调查。出人预料的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竟成为本次调查的最大发现。
按理说,父母与自己孩子沟通最不该成为问题,然而却成了最大的问题。为什么最亲近的人之间反而出现沟通障碍?一方面,现在很多父母出于生计,抛开孩子外出务工。即使他们有一千个理由,但让孩子留守,使之失去与父母最直接的交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孩子已经演化成当下最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父母虽然生活在孩子身边,却成天只顾忙自己的事,一味当“甩手掌柜”。更有甚者,父母玩麻将,让孩子在一旁写作业。也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他们重视的是孩子的学****成绩、艺术练****等,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实则走偏了教育的方向,违背了教育规律。而且,当前亲子关系或多或少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干预也不是控制,更不是强迫,而是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些陪伴、交流、沟通和引导,多给孩子体验哪怕是犯错的机会。忽视孩子在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对学****本身的兴趣,无助于孩子问题意识、终身学****能力的培养,也无助于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缺少方法,也不是缺少技术,更不缺少爱,而是缺少最基本的信任、最原始的理解、最起码的沟通。只有通过沟通,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进而让孩子明白父母在乎他,而非他身上的任何附加值,这样孩子才能与父母的教育产生同振。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孩子更需要父母智慧的陪伴。父母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差异,最终却是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心灵的相通与沟通是第一位的,让童心在我们面前绽放,才是最美的教育。
不以爱的名义绑架儿童
张秀超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毋庸置疑的。可是当这沉甸甸的爱换来的是孩子日渐疏离的态度,大人苦恼,孩子痛苦时,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孩子就像种子,适宜的爱就是恰到好处的阳光雨露,哺育他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中国的许多家庭存在着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的现象,父母该如何把握爱的
“尺度”呢?
父母要“懒”一点: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独立尝试
孩子的发展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被呵护娇宠的孩子,事事都有人为他做好,往往失去了自己发展的机会。容易出现动作发展不协调、身体弱、语言发展迟缓等问题。班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三岁了还不会说话,经检查不是器质性问题,后来发现原来是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不需要开口用手一指,他的要求就立即得到满足;而且父母工作忙,很少与孩子用语言进行情感交流,使孩子失去了学****语言的机会。
过度保护让孩子能力低下,心里也会自卑、退缩,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父母要做的就是“懒”一点,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做得慢、做得不对都不要着急,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只要家长放手,孩子就会从依赖家长转变为依靠自己。在独立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建立自主自信。
尊重生长的规律:不要过高期待,让孩子顺其自然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