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格式:ppt   大小:725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8/9/9 文件大小:7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三首
中秋
咏月
中秋
中秋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俗。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咏月
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地白”是何意?让你想到了什么?“桂花”有何特指?还有写上“树栖鸦”等景物主要是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桂花”不仅是门前的桂花树,更是有冷露一起后想到的广寒宫的桂花树。意境悠远,更让人产生丰富联想。“树栖鸦”三字简洁,烘托了夜月的寂静。而这些景物加在一起给我们一种萧森、凄清、孤寂之感,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念。
答:注释③: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表达感情时,诗人却不正面抒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别离思聚的伤感,表现得蕴藉深沉。
一“落”字,生动、形象贴切。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抬头望月思亲,神驰意远呢?
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苏轼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