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编制依据 1
2、采用规范标准 1
3、工程概况 2
二、施工组织机构 3
1、施工组织机构 3
三、施工现场布置 5
四、施工计划安排 5
五、施工技术措施及工艺流程 5
1、技术准备 5
2、施工现场准备 6
3、路基施工工艺 6
4、路基变形监测 57
六、资源配置 72
1、人力资源配置 72
2、设备物资配置 73
七、工期保证措施 74
1、机构组织保证措施 75
2、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75
3、思想保证措施 75
4、物资设备后勤保证措施 75
5、人员技术培训 75
6、抓好安全、质量工作 75
7、对外协调工作 76
八、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及措施 76
1、质量目标 76
2、质量管理体系 76
3、质量保证措施 78
九、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79
1、安全保证体系 79
2、安全保证措施 80
十、文明施工、环水保等措施 85
1、文明施工 85
2、环境保护措施 86
十一、附图 91
1、施工现场布置图 91
2、施工计划网络图 91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重庆至利川线区间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
2)区间路基设计图凉雾配套工程(第十二册);
3)区间路基设计图凉雾配套工程(第十三册);
4)现行国家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5)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2、采用规范标准
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
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03)
8)《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03)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1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2006)
1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
1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3、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本施工管段属中山溶蚀残丘地貌,地形平缓,多为农田。有公路想通,交通较方便。管段内紧邻修建中的沪蓉高速公路。段内地处上三叠系陆相碎屑岩地层中,上覆盖第四系坡洪积(Q4d1+p1)层软土、松软土,下伏三叠系嘉陵江组(T1j)灰岩、角砾状灰岩,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4m1):为既有铁路路基填筑土,主要为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夹少量角砾及碎石。
<3-1>软土(Q4d1+p1):软黏性土,棕黄色、褐黄色、黄褐色,软~流塑状,土质不均,夹少量灰岩质角砾及透镜体状松软土,厚度1~4m,广泛分布于段内地表及坡洪积层松软土层下。
<3-2>松软土(Q4d1+p1):为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硬塑偏软,夹少量灰岩角砾,厚度为0~4m,呈透镜体状夹层零星分布于洪积层软土下及地表。
<3-8>红粘土(Q4d1+p1):棕红、褐黄等色,硬塑,局部软塑,覆盖于三叠系嘉陵江组(T1j)灰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之上,局部具有弱膨胀性。一般位于缓坡、平坦地带。
<16-1>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灰岩(T1j):灰色、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状,溶蚀发育,节理发育。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等。局部偶夹盐溶角砾岩。该溶蚀破碎带很发育,局部厚0~12m,分布于基岩表层或岩层间,工程性质较差。强风化层厚0~2m,属于Ⅳ级软石,弱分化带属Ⅴ级次坚石。
2)工程水文概况
段内地表水主要为沟渠水,常年有水,水量季节波动。段内水文地质情况:取地表沟水分析,水质为HCO3-Mg2+Ca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有覆土中的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灰岩岩溶水,孔隙水赋存于覆土中。覆土以黏性土为主,为相对隔水层,第四系孔隙水不发育。段内基岩以灰岩为主,岩溶较发育,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3)工程概况
管段内路基分布在渝利正线DK270+070~DK270+503、DK270+846~DK274+983,宜万联络左线LZDK0+000~LZDK2+、LZDK2+~LZD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