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徐毅松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2014年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会议提出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纵观国内外经验,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思考和探索上海城市更新实践十分必要,这是未来上海应对建设用地负增长、推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必然选择。*一、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二、关于城市更新的总体认识三、《更新办法》的主要内容四、未来实施需关注的重点一、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一)中心城面临的主要问题(二)城市更新既有的实践浦东开发以来,上海中心城区城市面貌有较大改善,但对比世界先进城市,在城市功能品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城市功能难以提升。商办量大效低,城市功能活力不足,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商业办公总量虽大但绩效不高,在空间复合度、功能集聚度、服务配套度、交通便捷度等方面均尚存提升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仍有缺口。设施能级不够,特别是最贴近民生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较少、标准较低。(一)中心城区功能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静安区共有办公楼宇约350万平方米,其中南京西路沿线集中了约10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另有近250万平方米的次新楼宇散落全区各处。这些次新楼宇普遍年龄较长,楼宇布局、层高、结构和配套不符合现代办公需要。*二是环境品质有待提高。道路断面以机动车为重,步行道的人性化不被重视,以步道为主的城市慢行系统零散,便利化程度不高。市民散步锻炼缺少去处,经十年黄浦江的建设,岸线开放率也仅约47%。道路过宽,人行道较狭窄拥挤(四平路)停车位缺乏,小汽车挤占慢行交通空间(襄阳北路)*三是资源环境紧约束已经成为“新常态”,上海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空间有限。四是城市建设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已难以为继,历史文脉受到冲击,城市肌理逐步消失,改造成本日益高企,邻里活力日渐消退。*静安东斯文里鸟瞰图静安东斯文里影像图中央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淞浦特委陈列馆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小德肋撒天主教堂原确定拆除进行旧区改造的东斯文里面对以上问题,上海已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1、更新思考徐汇区采取差异化的更新策略,针对北、中、南片不同区域建设发展的现状基础不同,因地制宜地推进实施城市更新。对需要开展城市更新的地区进行整体更新评估,梳理现有规划土地政策和城市存量建筑转型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静安区针对地区缺乏的公益性设施开展评估研究,秉承公众利益为先的原则,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带动地区公共空间或公共设施的增加和改善。闸北区结合新一轮的总体规划,拟对全区进行城市更新评估,重点突出城市更新中以人为本、公益优先、业态提升、优化环境等基本理念。*(二)城市更新既有实践2、项目实践通过不同地区和项目的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城市更新完善地区功能。徐汇西亚宾馆,在酒店转为办公之时,提供了底层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空间和地区紧缺的立体公共停车位。徐汇西亚宾馆七层办公两层停车两层半开放办公两层架空开放空间徐汇西亚宾馆*二是通过城市更新增加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闸北区北三块(北广场155/158/160街坊)更新,增加公共绿地9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附属公共空间,3000平方米公共设施。闸北区北三块改造方案新增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