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刘晓桐
主要内容
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学家英格里士的概念;我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概括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充沛的活力,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对现实的良好适应状态。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这些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及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老师细心温柔,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引导。家长和老师的教导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
1、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等等。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下面来看看这些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吧。
生物学因素
:胎儿孕育
:生理发育
心理社会因素
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