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联寄宿制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民乐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顶碗舞、霸王鞭、腰鼓、秧歌等,为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乐文脉"的保护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我校与县文化馆研究决定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氛围。
二、总体目标
用1-2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作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特成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实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活动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王林邦
副组长:朱华林、李常全
成员: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四、主要内容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普及非遗知识
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保护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大力介绍非遗相关知识,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达到普及非遗知识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
全校师生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编印发放非遗文化校本教材
:介绍顶碗舞、霸王鞭、腰鼓及民族舞蹈“竹竿舞”的相关知识,并讲述本县传承项目的历史、现状的相关知识。
: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专业的知识,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三)非遗成果展示
(1)展示时间:可与其他非遗宣传活动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安排不定期举行。
(2)展示形式:非遗文化演出,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或专业教师与本校学生一起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师生展示或面对全社会开放展示。
(四)非遗大课堂
(1)选拔标准
A 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自愿且家长同意为原则。
B 学习基础:优先选拔有已有项目相关基础的学员。
C